引言
1948年秋,济南城打成了一锅乱炖。而锅底,正是邮电大楼:华野要攻,国军死守,一个不松手,一个不罢休。
打到最后,邮电大楼里7个连全军覆没,而解放军这边指挥这场硬仗的王吉文师长也献出了生命……
这不是邮电局,这是“钢筋大脑袋”
1948年9月21日,济南战役打响第七日,战火烧到了城中心的“邮电大楼”。别看这名字听着温顺,实际上是济南城里最狠的一颗钉子。
这栋大楼也不是什么普通单位办公楼,而是整编74师172团重兵把守的核心堡垒,二战水准的城市碉堡。
大楼坐落在纬二路与二大马路交界处,四周皆是钢筋水泥的围楼,整体呈封闭式院落格局。院墙四角,藏着地堡;正门后方,隐藏反斜角机枪阵地。
楼顶设有轻重机枪掩体,甚至还有三门山炮。上下三层,超过100个机枪火力点,超过1000个步枪射击孔,打通了“封锁街道,全面扫射”的火力网络。
这一日,华东野战军攻城指挥部下达新命令:三纵务必在22日午前彻底扫清商埠与城郊敌军。三纵司令孙继先与政委丁秋生拿到命令时,眉头一皱。
邮电大楼正堵在商埠中轴,是唯一未破的重要据点。他们明白,不啃下这块骨头,整个进攻都得打折扣。
三纵的主攻方向为北、西、南三面,王吉文所部为主力。王师长将前沿指挥所前移,仅与大楼一墙之隔,进行贴近指挥。
突击任务交给“许昌连”,他们从西南角炸开一道墙缝,强行突入院落。那一夜,楼房之内,炸药一包接一包地贴在墙体,爆破声连绵不绝。
但74师不愧为蒋介石的王牌重师,他们将迫击炮弹、六〇炮弹从楼上亲手抛下,如雨点击鼓,砸进院内火海之中。一次突进不过十几米,代价却是几十条人命。
据事后战场统计,邮电大楼一天之内被爆破三十余次,但每当解放军刚占据一个楼角,74师的还击就从窗缝、地堡、暗道涌来,将攻入部队强行推出院墙之外。
三纵某连在20分钟内连续更换了三次连长。王吉文师长亲眼目睹部队伤亡惨烈,仍未有丝毫动摇。
他拒绝后撤,继续就近部署炮兵、火箭筒、爆破手。在一轮轮攻防拉锯中,邮电大楼不仅没有失守,反而愈发像“装甲掩体”,逼得华野反复增援。
不是打楼,是在拔“钻地钉”
邮电大楼为何如此棘手?还得从它的“房客”说起。这地方不是邮电局职工驻地,而是整编74师第二绥靖区司令部,驻守的正是该师172团精锐。
整编74师隶属于国民党陆军总部直辖,是蒋介石亲点的“五大主力”之一,全师3万余人,原属七十四军,师长张灵甫为黄埔系代表人物。
该师全部装备为美械轻装,火力密度和人员素质在国军中数一数二。邮电大楼本身,就是为这支部队量身打造的城市防御核心。
墙体为钢筋混凝土,底层墙厚超过60厘米,内部还设有粮仓、水源和弹药库,可持续战斗5至7日。大楼不仅有地堡连接各层楼房,还配置独立电源和地下通道。
这些设计,使其具备在孤立无援情况下持续防御的能力。早在济南战役打响前,国民党方面就已将其划为“核心死守点”。
9月20日至21日夜间,守军已主动封闭周边所有道路,将楼体周边房屋夷为平地,设置交叉火力点,此举导致解放军难以借助任何障碍物掩护进攻。
9月22日凌晨三时,华野再次组织集中突击。石王团、吴连长突击队、特战爆破小组三路并进,用尽火箭筒、炸药包、掷弹筒。
一名爆破手成功贴近楼角,在距离主楼不到两米处引爆三十公斤炸药,虽然炸塌一角,但未能彻底瓦解防御结构。
敌人立即从上层投掷反制弹药,一轮密集投掷下,20余名突击队员全部倒地不起。整编74师第六连在反击中顽强守住地堡阵地,弹药箱一箱一箱地往楼下传送。据解放军战后统计,仅在大楼正面,清理出的手榴弹壳超过1200枚。
王吉文再次调兵补位,试图从后墙强突入楼,但守军已布置铁丝网、地雷、反步兵射击孔,后墙反倒成了“绞肉机”。连续七次冲锋,均未能突破。
与此同时,三纵后勤连续将多批伤员转移出战场。据后方战地医院记录,仅9月22日上午,就接收伤员130余人,多数为爆炸伤、火焰灼伤。
攻打邮电大楼的战斗,一度成为三纵指挥系统的心理重负,指挥员多次在战地会议上形容它为“济南心脏里的毒瘤”,非拔不可。
一个楼,牺牲了一个师长
9月22日傍晚六时,邮电大楼战局进入白热化阶段。王吉文亲自勘查前沿,刚从爆破阵地返回,仅隔一堵墙的指挥所突然被山炮袭击,炸毁部分掩体。
王吉文身中数弹,当场牺牲。这是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年仅四十七岁。
其遗体由贴身副官与战士合力从废墟中挖出,转移至后方,现场记录者回忆:“半边身子已经炸焦,仍紧握望远镜。”
王吉文之死,并未让攻势松懈。9月23日凌晨五时,三纵集中优势炮兵,对邮电大楼进行持续2小时的火力压制。接连发射炮弹380余发,地堡被彻底摧毁。
上午九时整,步兵再度突入楼内,残余守军弹药耗尽,仍继续巷战。楼梯口、走廊、会议室,展开白刃战。直至下午两点,战斗完全结束。
战后清点,大楼残骸下发现整编74师172团第7连至第1连全部守军阵亡,指挥系统全灭。根据尸体位置及弹药痕迹推断,阵地始终未出现投降迹象,部分士兵死前仍持枪反击。
此次攻坚战中,华东野战军某突击营伤亡达到87%,战后全营仅剩48人。邮电大楼彻底攻克,为整个济南战役划上句点。
74师在此战中失去了最后一批坚守精锐,而解放军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一栋楼,两万字不够讲清楚一场战斗的全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战,打出了硬气,也打光了七个连。
参考资料:
泉城新生 开始战略大决战.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