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收到张灵甫的74师断送在了孟良崮时,他直接悲痛地流下眼泪,而在汤恩伯进入房间后,蒋介石就将全部的怒火都发泄到了他的头上,甚至还说让汤恩伯停职反省。除了蒋介石悲痛外,王耀武也心情沉重,毕竟74师可是他一手创建的,就这么被消灭了,他的心里怎么会好受呢?
不过国民党这边虽然一团糟,可是我军却是欢欣鼓舞的,毛主席立刻给华野发了电报祝贺,还说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粟裕竟然还藏着这样的精锐。那么这场战争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当时74师是怎么被华野全歼的呢?
蒋介石对顾祝同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在向山东发起进攻的时候,他就让顾祝同负责指挥四十万大军。而顾祝同也被蒋介石称为是顾粥桶,想必大家也都能够理解,就是顾祝同的军事才能真的是不咋地,不然蒋介石为不会给自己爱将起这么一个名字。
顾祝同带着部队来到山东之后,就将大军分成了三个兵团,而汤恩伯就是一兵团的负责人。对于我军的作战方法,国军这边也是有了解的,所以为了不让我军的游击战术成功,他们就改变了之前的作战策略,那就是不让这三支部队分散太开,还要相互照应。
正是国军改变了策略,让他们势如破竹,华野找了不少的方法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可是之后汤恩伯却不再采取这样的战术了,最初他的部队有二三兵团的配合,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汤恩伯之后却觉得这样的战术进展太慢了,所以就决定采取单独作战,让自己的部队都分散开。
所以74师同另外的两个师就组成了主力部队负责中路作战,其余的部队就分散在左右两边,对中路部队进行保护,从而让部队更加稳定的前进,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相互支持。汤恩伯觉得74师就是精锐,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战果。可是汤恩伯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国军的情报网络效率低,根本就不清楚华野的部队到底撤到了什么地方,正是因为这样,汤恩伯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且他还将最弱的部队放在了侦察位置,而这也就可能被华野全部消灭。
可是汤恩伯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74师可是精锐,遇到我军的时候也一定能够抵抗十多天的,这样援军也就可以顺利到达,从而帮助74师脱困。另外74师周围还有不少的护卫部队,怎么说也不会出现被消灭的情况,这一点汤恩伯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然而汤恩伯不清楚的是,国军这边的情况华野已经全部掌握,而这都是我党特工的功劳,当时粟裕已经想好了对战的策略,并且首个需要解决的就是74师。虽然这是一支精锐部队,可是如果我军运用准确的战术还是能够将其消灭的,而且陈毅是支持粟裕的作战方案,并且将这个计划汇报给了军委,并且军委方面也给予了同意。
当时粟裕是调集华野的6支纵队对74师发动进攻,另外四支纵队负责打援,各个纵队都明白自己的任务,然后各司其职,对敌人进行围歼还有阻援。由于我军的突然袭击,74师也被我军围困在了孟良崮,而外援的敌人虽然也到了外圈,不过却被我军给阻挡了。
不过这件事很快就被蒋介石知道了,下血本派部队去营救74师,可是负责这个任务的就是李天霞,他与张灵甫可是有仇恨的,所以营救也就不怎么用心,这就导致74师全军覆灭,而且王必成的6纵就是粟裕准备的那支精锐,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而这也达到了最后想要的结果,所以粟裕的军事才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