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3月28日电(记者刘惟真)一走进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窗明几净的新生产厂区,浓郁温热的点心香气就扑鼻而来。走廊一侧的洁净区内,烘焙师傅们正忙碌地赶制着白皮、酥饼等点心。

  从中点、西点、冻品生产线到公司品鉴区、直播间,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品牌运营总监陈宪彪一路带记者边走边介绍,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搬入新厂后,去年公司年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这让我们对今年充满期待!”

  “祥德斋”品牌创立于1846年,是天津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津门老字号糕点品牌之一。被赞“祥兆三澄糕凝白雪”的祥德斋糕点曾是宫廷贡品,百年间也在京津冀地区享有盛名。


  祥德斋生产的部分糕点。新华社发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店铺位置迁移等原因,祥德斋曾多次濒临危机,一度在津城销声匿迹。直到2020年8月,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重新投资成立天津市祥德斋食品有限公司,品牌第五代传承人陈宪彪临危受命、重整旗鼓,让这家老字号焕发了新生机。

  公司重建之初,陈宪彪带领团队遍访名师、探寻历史,反复斟酌转型方向。2020年11月,祥德斋的“老招牌”终于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黄河道首店上再次悬起。

  “当时心里挺忐忑,担心老顾客已经不记得祥德斋这个品牌了,想先通过首店‘试试水’。没想到,店铺开业后顾客蜂拥而至,有的还拉住我们问‘这些年祥德斋去哪了’。”时隔数年,陈宪彪对当时的感动仍记忆犹新。

  感受到消费者对老字号的热情支持,陈宪彪对品牌经营信心更足,决心也更坚定。延请老师傅担任品牌顾问、广泛调研了解顾客口味……凭借着代代传承的老手艺和市场运营的新思路,祥德斋不仅迅速赢回了老主顾,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在天津站稳脚跟后,让祥德斋走出传统地域、获得更多顾客的认可成了陈宪彪心头的大事。联想到自己老家在广东、从小在天津成长的经历,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南北结合”的好法子。

  “南方与北方人喜欢的口味不同。豆腐脑北方爱吃咸,南方爱吃甜;但是糕点、粽子,北方却爱甜,南方则爱咸。在南方,肉粽、肉松饼等都是常见的点心。”在和团队成员一同“头脑风暴”的时候,陈宪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推出冻品系列,把白皮做成鲜肉馅,会不会吸引更多南方顾客前来尝试北方的老字号产品?

  经过市场调研,“肉馅白皮”的人气不容小觑。团队就立刻紧锣密鼓地推进新品的研发生产工作。去年年底,味道创新、方便快捷的鲜肉白皮在网红测评、店内盲测中一路“通关”。

  “希望能让天津白皮‘长上腿’,也到外地出差转一转。”陈宪彪打趣道。

  在一家祥德斋门店工作的店长刘玲玲说,除了丰富多样的老味道与新产品,不少顾客也被店内的传统文化元素所吸引。其中,“二十四吉言酥”系列糕点的灵感就来源于四川博物院的馆藏“东汉二十四字吉言砖”。

  “我们用‘二十四吉言’取代‘福禄寿喜’四字,用八个味道对应八种祝愿,让糕点产品更具文化属性与美好寓意,也希望让更多受众借此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陈宪彪说。

  寓意国货振兴、绘有“勇攀高峰”图样的“醒狮套装”,绘有天津三岔河口长卷、能够追溯津城历史变迁的月饼组合……不少文化符号被画上了包装盒、印在了点心上,让来到祥德斋的顾客爱不释手。

  随着顾客的购买需求逐步增长,祥德斋已拥有15家线下店铺,在天津市西青区建起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新工厂,日产能可达4000公斤,生产经营规模稳步拓展。


  祥德斋门店一景。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截至目前,天津拥有的中华老字号数量达到72个,涵盖食品、医药、轻工业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正加速驶上守正创新、合作发展的“快车道”。为擦亮老字号“津”字招牌,天津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老字号经营业态创新、加大老字号整体宣传策划力度。

  “老字号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孙剑楠说,未来相关部门将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老字号在建设自主品牌、全面促进消费、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老字号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核心竞争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