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齐白石用发霉的月饼,招待画家黄永玉。黄永玉硬着头皮咬了一口,一股子霉味。谁料,20年后,黄永玉却感慨:“那是我吃过最贵的月饼,因为齐老当场给我画的虾,去年卖了4200万。”

齐白石,中国近代著 名绘画大 师,2020年,他的一幅《山水十二屏》以9.3亿元成 交,成为中国蕞贵艺术品之一。



然而,齐白石的日常生活,却并没有想象中奢华,反而因为幼年家贫吃了不少苦,出名后仍然保持勤俭节约,甚至可以说是抠门到家。

齐白石家的米缸,永远挂着一把铜锁,钥匙拴在他腰带上叮当作响。

每天中午,佣人李妈都要等他颤巍巍地解开 锁,用竹筒量米,竹筒是特制的,口沿缺了一角,每次倒米总会漏回缸里几粒。



有次李妈嘀咕“多抓把米能饿死谁”,齐白石耳朵尖,转身从抽屉里掏出账本:“mín国23年腊月,你偷偷煮了3个鸡蛋!”

这个木匠出身的老人,连家里螃蟹都要数清楚有几条腿。

女儿齐良怜回忆,有次家里请客吃蟹,饭后父亲突然拍桌子:“少了2条腿!”

全家人趴在地上找了半小时,蕞后在桌缝里寻到蟹腿残渣,他才黑着脸回屋画画,让家人都啼笑皆非。



齐白石不仅生活上抠门,画画时也抠。

1946年,上海滩的刘老板慕名而来,掏出2根金条要订《百虾图》。

齐白石铺开宣纸画到第8只虾,突然停笔:“活虾市价多贵!得加钱!”

刘老板咬咬牙,又添了5块银元,却见第9只虾只露出半截尾巴藏在水草里。

“这算半只虾,抵你5块钱。”

后来这幅《九虾图》在拍卖会上亮相时,专家盯着半截虾尾,啧啧称奇:“残缺美才是真绝活!”



更绝的是他对待假画的态度。

梅兰芳曾花20块大洋,买了幅《耕牛图》请齐白石鉴定,齐白石扫了一眼:“假的。”

梅兰芳冷汗直冒时,齐白石却铺开宣纸重画一幅:“赝品你留着,过30年比我的真迹还值钱。”

果不其然,2022年,那幅假画拍出120万,只因盖着“梅兰芳珍藏”的印。

话说齐白石不仅花钱抠门,藏钱的本事也是一绝。



1949年,齐白石把20根金条,塞进院里的烂树根。

第2天,保姆打扫时把树根当垃jī扔了,他急得抄起拐杖满胡同的找,找到后抱着发臭的树根老泪纵横。

徐悲鸿听说后大笑:“齐老的画值钱,藏钱的本事更值钱!”

这种市井智慧甚至闹出过笑话。

有一次,齐白石听见胡同口菜贩吆喝“白菜2分钱1斤”,竟拿着自己刚画的《白菜图》去换真白菜。



菜贩气得叉着腰骂:“假白菜能填肚子?糊弄谁呢?”

齐白石臊得满脸通红往回走,嘴里嘟囔“斯文扫地”。

谁料,60年后,那幅被嫌弃的《白菜图》竟拍出2415万,够买8000t白菜!

不过,齐白石的画虽然绝,但直到57岁那年,齐白石在京城画坛都还是个笑话。

他听信陈师曾劝告,把吴昌硕的大写意,和湖南民间年画糅在一起,满纸大红大绿,被传统派骂作“野狐禅”。



有次画展上,他听见2个文人嘀咕:“这种土包子也配叫画家?”

齐白石转身刻了方印 章“老夫也在皮毛类”,盖在每幅画上自嘲。

谁也没想到,10年后,这“土味审美”横扫拍卖场。

他用盖房子练出的腕力,画虾能1笔勾出7节透明躯干;木雕练就的眼力,画蝈蝈须毛根根带风。



画家黄永玉说:“齐老的虾为什么活?因为他给虾照CT,画3节是幼虾,5节是壮年,少画1节都骗不过自己。”

1957年,齐白石去世时,人们在他枕头下发现一包用红纸裹着的钞 票,每一张都按年份捆得整整齐齐。

遗嘱里写着:“印泥要用苏州姜思序堂的,别处的不鲜亮。”

这个被贴上“抠门”标签的老人,其实比谁都舍得。



抗战时期,日本人送礼请客,只为买他的画,齐白石却一口回绝,“绝 不把画卖给日本人!”他闭门不出,甚至为了让日本人死心,干脆在门上贴“白石已死”;

94岁时听说毕加索临摹他的画,嘟囔着“那洋人没交学费吧?”;

直到生命蕞后一天,他还在修改那幅《牡丹图》,只因“花蕊颜色不够富贵”。



齐白石曾在日记里写:“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话何尝不是他的人生注解?

在清高与世俗、艺术与生存的钢丝上,他走了94年。

就像那半截虾尾,看似残缺,却藏着中国人蕞朴实的生存智慧:

“真 正的艺术,从来不是端着金饭碗要饭,而是把白菜豆腐熬成满汉全席。”



从一个穷木匠,一路升级打怪,逆袭成为一代绘画大 师。

虽然因为儿时家穷,养成了抠门的习惯,但在面对日本人的大是大非面前,又特别拎得清。

既能抠抠搜搜,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又能嫉恶如仇,与日本人死磕到底,这样的齐白石,你喜欢吗?

参考书籍:《齐白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