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国饭,砸中国碗,非洲小国尼日尔这个白眼狼,引起了国人的愤慨。近日,西非国家尼日尔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资企业的行动。据凤凰网报道,以莫须有的罪名,尼日尔政府强硬地要求中国石油、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同期还查封了炼油厂的账户。

与此同时,尼日尔旅游部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给出的理由是“歧视性经营”。要知道,中资企业在投资尼日尔的过程中,始终遵纪守法,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谁都没有想到,吃饱喝足的尼日尔转脸就砸碗骂娘,对中国企业下狠手。



或许是怕中国政府事后发难,尼日尔政府还特意粉饰了这些小动作。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就以中尼员工薪资待遇差距过大为由,要求中资企业为尼日尔员工加薪。数据显示,在尼日尔工作的中国员工月薪为8678美元,而同样职位的尼日尔员工月薪仅为1200美元。这里不得不提中国和尼日尔两国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就以投入和产出来说,中国员工在岗位上的作用显然要远高于尼日尔员工。

再换个角度,从尼日尔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角度来说,尼日尔2023年的人均GDP仅为630美元,在非洲都属于低水平,而尼日尔员工的月薪能达到1200美元,在自家门口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完全可以说是天大的幸福。可以说,任何一个在中资企业获得岗位的尼日尔员工都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尼日尔政府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再说助推尼日尔经济发展,包括中石油在内,中资企业的可持续投入至关重要。特别是中石油,在尼日尔已经扎根20多年,帮助尼日尔发展成了产油国,还从无到有建立了石油产业链,为尼日尔的现代化工业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尼日尔政府的财政增长,还是带动当地就业,改善百姓民生,中资企业都功不可没。尼日尔政府之所以翻脸不认人,通过驱逐中企高管和查封账户等手段来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强硬姿态,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家政权更迭,尼日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7月,尼日尔军政府发动政变上台,自此,尼日尔退出西非经济共同体,转而投向俄罗斯。在对华政策方面,尼日尔军政府也开始利欲熏心,希望通过与中资企业进行谈判和博弈来获取更多的好处。特别是近两年来,尼日尔财务危机问题持续发酵,军政府采取激进的经济政策,致使原本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受到影响,因此,尼日尔政府开始打起了薅中资企业羊毛的主意。



中国和非洲国家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此前,中石油等中资企业进入尼日尔投资发展,就是建立在中尼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互信基础上的。中资企业带给尼日尔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还有一系列社会效益,这一点,尼日尔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今,尼日尔军政府恩将仇报,一旦中尼经济交往受到影响,中资企业撤离,大好的局面将就此崩盘,尼日尔人民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届时民众的怒火必然全部向军政府倾泻。与此同时,失去了尼日尔政府,中资企业在广袤的非洲大陆还有很多合作对象可以选择,而在失去了中资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后,尼日尔将很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甚至还会被非洲各国排挤和孤立。



从长远来看,尼日尔政府的翻脸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非洲,地缘政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非常大,再加上非洲“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概率非常大,这就为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系列风险。以中石油为例,已经在非洲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石油产业链。如果中方对此次尼日尔的挑衅不管不问,或作出让步,未来还有更多的非洲国家将中资企业视为“肥羊”,随时都可以用莫须有的罪名咬上一口。当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是中资企业防范出海、立足非洲的根基,但我们在遵守契约精神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大炮射程即真理”。如今看来,很多军迷呼吁多年的海外投资安保体系建设,是该进入具体落实的阶段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