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的3月27日(2025年),东京地方法院宣判一起颇具标志性的案件——位于新宿歌舞伎町的一家中餐馆,被判向一名因感染新冠去世的员工家属赔偿约7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0万元,折合约46.4万美元)。
这不是普通的工伤事故,而是一起疫情期间企业防疫失职被追责的重大案例。
事情发生在2021年7月,那时日本正实施“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相当于中国的疫情中高风险管控。50岁的中国籍男性员工在这家中餐馆“住店打工”,每日吃住都在店内,不离场所,直到他在7月被确诊感染新冠,两个月后病情恶化去世。
而这家餐馆,却在最紧张的防疫时期依然实行24小时营业(生意这么好?),不仅未设置基本的防疫设施,连最起码的口罩佩戴、人员限制、餐桌隔板都一概没有。
东京法院判决书写得明白:“该店未要求顾客佩戴口罩,也没有限制顾客之间的会话或聚会人数,甚至放任20人同时开宴会。”法官大须贺宽之严厉指出:“店主为了赚钱,对员工的生命安全毫不关心。”
这名员工的妻子与女儿等待了整整四年,终于等来了一纸判决。原告最初请求8000万日元赔偿,法院最终裁定支付约7000万日元,理由包括精神损失、丧葬费用等各项名目。然而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生命。
判决书中还提到:事发同期,店内另有三名员工也相继确诊,但是这家店在员工确诊后未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这让法院确信,死者极可能是在工作场所感染。而店主的态度则更加令人愤怒——没有任何反思、补救,也未尽最起码的义务,才造成了人员的不幸去世。
这一判决引发了在日华人圈的强烈反响
“终于有个说法了。”有网友拍手叫好:“早就该治治这些黑心老板。”也有人忧心忡忡:“这么高的赔偿,是不是很多小餐馆都撑不下去了?”更有从业者表示共鸣:“疫情那会儿多少人冒着风险上班?可有的老板只会喊口号,不干实事,出了事装聋作哑。”
歌舞伎町是东京夜生活的中心,房租高得惊人。24小时营业、靠酒水和深夜宴会维持生计,是许多小餐饮的无奈选择。但无论经营多艰难,也不能用员工的人身安全来填补生意的窟窿。
法院在判决书中写道:“店方明知存在感染风险,却怠于采取必要对策。”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那些只顾盈利、不顾员工安危的老板们脸上。在日本,疫情期间的企业责任认定较为复杂。很多打工者,尤其是外籍劳工,常年处于弱势地位,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来了日本还是牛马,几乎没有申诉通道。而本案的判决,是日本法院首次明确认定“雇主防疫不当”与员工死亡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对劳动权益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广大在日中国打工者来说,这是一记警醒——在特殊时期,雇主依然负有不可推卸的“安全保障义务”,而你,有权利要求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