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报道,尼日尔军政府近期驱逐了3位中国石油高管,要求他们48小时内离境。同时,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该酒店主要接待中石油等公司的员工。目前情况尚未非常明了。有中国学者分析,事情的根源是尼日尔军政府希望中石油继续在财政上帮助军政府,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勒索,且手法激进、恶劣。尼日尔军政府是2023年7月政变上台的,据报道,中石油去年曾以预付款的方式向军政府提供贷款,但军政府目前无力偿还。
与此同时,还需关注的是,据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尼日尔蒂拉贝里大区遭遇恐怖分子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部分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威胁我在尼人员安全。中国驻尼日尔使馆再次提醒来尼人员和在尼侨胞近期暂勿前往尼日尔蒂拉贝里、迪法大区,谨慎前往尼日尔其他地区。已在当地人员和机构密切关注安全形势,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减少非必要外出,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炼油厂(资料图)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超过一半国土被沙漠覆盖,气候恶劣,旱季气温可达50℃,终年少雨。2023 年该国人均 GDP 低至 630 美元,在非洲一众国家中穷困程度尤为突出,但尼日尔并非毫无发展潜力,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铀储量42万吨,位居世界第五,磷酸盐储量12.54亿吨,排名全球第四,石油储量约7亿吨,年产量却只有100万吨。尼日尔石油产量偏低的原因显而易见——缺乏开采技术与资金支持。
在2003年,中国石油勘探队就踏上了尼日尔的土地,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摆脱能源的进口,中石油就在那里投资了贝宁原油外输管道、津德尔炼油厂等项目,光是投资金额就达到了46亿美元。光是阿加德姆油田的投产,就为尼日尔探明了可采储量达到了3.24亿桶,而且这一合作项目的年产值,就约占尼日尔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甚至每年上缴的税务,就约占该国税收的八分之一。
炼油厂(资料图)
在尼日尔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和强大的实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精心规划和建设公路、桥梁等关键交通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就像为尼日尔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在能源开发领域,中国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尊重尼日尔的资源主权,利用先进技术帮助国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
尼日尔军政府的这一系列行为,无疑是短视且愚蠢的。他们为了满足一时的利益诉求,不惜破坏与中国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最终导致国家陷入经济、民生困境。这一事件不仅给尼日尔自身带来了灾难,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国际合作中,诚信与尊重是基石,任何背信弃义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对外合作,在尼日尔的投资与建设,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
炼油厂(资料图)
但报应来得比沙尘暴还快,仅仅过了七天,尼日尔柴油价格暴涨300%。军政府的短视决策很快就给尼日尔带来了灾难性后果。首当其冲的是能源领域的全面危机。随着中资企业被迫减少运营,尼日尔的石油产量骤降70%,直接导致全国燃油供应紧张。柴油价格从每升0.6美元涨到2.4美元,直接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糟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能源危机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坎大吉水电站由于缺乏必要的燃料供应,运营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