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她不要你,我要。"

我抬起头,看见宋小雨站在摊位前,眼里带着我读不懂的神色。

林晓雯甩下那句"我们结束吧"的话,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我手握铲子,像个木头人一样杵在原地。

初春的风还带着丝丝寒意,吹得我招牌上的塑料布啪啪作响,煎饼摊上飘出的香气却是温暖的。

那是一九九五年的春天,我周建国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在城郊这个新开发的小区门口摆了个煎饼摊。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准备各种配料,一直忙活到晚上九点多,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皮肤也被油烟熏得黑黄。

说实话,那会儿我自己都觉得没出息,堂堂大学生,念了四年书,结果蹲在路边摆摊。

可那会儿多少国企不景气,下岗工人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们这些没经验的大学生。

林晓雯是市医院的护士,家里条件不错,爸爸是粮食局的科长,妈妈在百货大楼当会计。

我俩在大学谈了三年恋爱,你侬我侬,毕业后我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摆摊度日,她爸妈自然看不上我。

"周建国,你说你一个大学生,蹲在路边摆摊多难看啊!我爸妈看见了都没脸见人!"林晓雯经常这么说,语气里带着嫌弃和委屈,好像我是故意找这份工作来气她似的。

每次听她这么说,我心里都不是滋味,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煎饼摊前站着的宋小雨是我的常客,她在附近一家私营服装厂当设计师,每天早上都会来买个煎饼当早餐。



她个子不高,圆圆的脸蛋,眼睛特别有神,爱穿一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说是自己设计的。

每次来都要一个加两个鸡蛋的煎饼,从不讲价,还常常说我做的煎饼是她吃过最好吃的。

"小宋啊,你刚才那话是安慰我呢,还是..."我擦了把脸上的汗,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

摊位前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背后的锅上煎饼已经变成金黄色,我赶紧手忙脚乱地翻面、抹酱、撒葱花。

"周大哥,我这人说话直,不会安慰人。"宋小雨接过煎饼,递给我一张纸条,"这是我的电话,你要是想聊聊,随时可以打给我。"

春日的阳光透过街边的杨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她的眼睛里似乎有我看不懂的情绪。

我把纸条揣进兜里,心想这姑娘挺热心的,不过我这会儿哪有心思想别的。

林晓雯的事儿像块石头压在我心上,沉甸甸的,三年的感情说断就断,连个缓冲的余地都不给。

摊子对面开文具店的老张看见了这一切,晚上收摊时过来拍拍我肩膀:"小周,我都看见了,别灰心。"

老张五十出头,秃顶,圆脸,说话总是中气十足,之前是中学老师,下岗后开了这家文具店。

他递给我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人家林护士家里条件好,看不上咱这种靠手艺吃饭的,不稀奇。"



烟雾在昏黄的路灯下缭绕,老张继续说:"男子汉大丈夫,靠自己也能过好日子,这年头有手艺就有饭吃,别人爱咋想咋想。"

老张说得在理,可我那会儿就是想不通:我不就是暂时没找到合适工作嘛,怎么就成了没出息?

我每天起早贪黑地干,一天能赚个十几二十块,攒钱租个门面开个小饼店,这日子还能过不下去?

回到出租屋,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和林晓雯一起度过的时光,眼角不自觉地湿了。

小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桌子,我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贴在墙上,每天都能看到,像是在提醒自己不要放弃。

窗外偶尔传来火车的汽笛声,这个城市的夜晚从不安静,就像我翻腾的思绪一样无法平静下来。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我的摊位生意还行,常客也不少,包括附近工厂的工人、小区里的居民,还有附近工地的农民工。

宋小雨几乎每天都来,有时候买完煎饼不走,就站在旁边跟我聊天,说起她的工作和生活。

她说她原来在国营服装厂,后来厂里不行了,去了私人服装厂,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有盼头。

"九五年了,国家政策好啊,咱们这些有手艺的人有奔头了。"她说这话时眼睛亮亮的,满是希望。

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有了点安慰,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大家都在为生活打拼。



一个下着小雨的晚上,天色已晚,街上的行人稀稀落落,我正准备收摊,宋小雨撑着伞过来了。

她的头发被雨打湿了几缕,贴在脸颊上,显得格外柔和:"周大哥,还有煎饼吗?我加班到现在,肚子饿了。"

我赶紧重新生火:"有有有,你等会儿,我马上给你做。"

雨滴打在塑料棚上,噼里啪啦地响,宋小雨站在棚下,看着我忙碌的身影,眼神柔和。

"周大哥,我看你这摊位挺好的,就是太受天气影响。"她看了看我湿漉漉的衣服,"你有没有想过找个固定店面?"

我苦笑一声,把煎饼装进塑料袋里递给她:"想倒是想,钱不够啊。这两个月攒了一千多,离租店面还差得远呢。"

"其实...我有个想法。"宋小雨眼睛一亮,声音里带着些兴奋,"我攒了些钱,咱们合伙开个店怎么样?你煎饼手艺好,我们再加些小吃,肯定能行!"

我愣住了,手里的铲子都差点掉下来:"这...不太好吧?"

雨越下越大,我连忙收拾东西,宋小雨帮我一起把摊位上的东西装进三轮车里,她的手冰凉但动作麻利。

"有什么不好的?"宋小雨眨眨眼,雨水顺着她的睫毛滴下来,"纯粹合作关系,白纸黑字写清楚,你别多想。"

我拿不定主意,怕别人说闲话,毕竟我刚失恋,又和一个姑娘合伙开店,难免会引起议论。

老张知道后,拍着大腿说:"小周,你这人怎么这么死脑筋?人家姑娘帮你是看得起你,再说了,写合同走法律程序,多规矩的事儿!"



他点了点我的脑门:"你这脑袋瓜子里想啥呢?人家姑娘一表人才,肯跟你合伙已经是看得起你了!"

我被他说得不好意思起来,挠挠头:"我就怕别人说闲话..."

"那你怕啥?心里没鬼,怕啥闲话!"老张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这年头,做生意就得大胆,管它别人怎么说!"

就这样,我和宋小雨合伙开店的事定下来了,她拿出五千块,我贡献一千五,我们租了城郊一个六十平的小店面。

装修是个大问题,请人太贵,我就硬着头皮说自己来,虽然从没干过这活,但心想能省则省。

老张听说后,把他弟弟叫来帮忙,他弟弟在建筑工地干活,会些木工活,个子高高瘦瘦的,说话不多但干活麻利。

附近卖馒头的王师傅也来帮忙刷墙,六十多岁的老人家,手脚还挺灵活,说年轻时当过油漆工。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十来天就把店面收拾得像模像样,墙面刷成了淡黄色,窗户换上了新玻璃,柜台和桌椅都焕然一新。

宋小雨亲自设计了店面布局和菜单,把厨房和客座区分隔得井井有条,还找了个工厂的朋友帮忙做了个漂亮的招牌。

"小宋啊,看不出来你这么会琢磨。"我看着她设计的菜单,真心佩服,除了煎饼,我们还增加了馄饨、小笼包、豆浆等早餐品种,中午又有盖浇饭和面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