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零一读书会
来源 |零一读书会
活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我的外婆从不内耗》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性在意他人的眼光,甚至会反复怀疑自己是否说错话、做错事。
久而久之,便将自己陷入了内耗当中。
书中的作者理微尘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小时候她受父母的影响,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从自身找原因。
即便遭遇校园霸凌,父母也让她“以德报怨”,甚至让她别太小心眼。
自那以后,作者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拧巴,甚至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是开启了长达数年被霸凌的经历,二是老师也开始轻视她,任由其他学生欺负她。
好在后期由外婆抚养她,才让作者由焦虑、自卑蜕变成一个自信、坚强的人。
这本书不仅详细记录了作者的真实成长经历,还记录了许多外婆传授的生活智慧。
从书中可以领悟到:
摆脱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不是读书,不是运动,而是从停止责备自己开始。
理微尘现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工作中她发现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父母吵架了,小孩会默认是自己表现不好。
他们甚至认为,只要自己做得好一点,就可以避免父母吵架。
长此以往,他们会习惯性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例如:
工作中,被同事排挤,项目失败后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导致团队受挫;
生活中,遇到蛮横无理的人,“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一定也有问题;
感情中,对方喜欢上了别人,那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遇到问题自我反省固然没有错,但若把问题全部归咎于自己,也不公平。
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课题分离。
把事情分为三大类: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剩下的就交给老天了。
那些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的事情,就让它顺其自然,不必承担他人的因果。
记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就是如此。
獾趁他生病期间,竟然想夺走原本属于蛤蟆先生的校董位置。
蛤蟆先生原本十分生气,毕竟他为这所学校投入了不少资金和心血。
但他思索过后,竟然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好,是否真的不适合继续胜任校董职位?
经过苍鹭医生的分析,他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在帮助他人欺负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有时候让我们受伤的并不是他人的言语,而是自己对这件事情所产生的态度。
一个人若是习惯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不属于自己的担子背负到自己身上,会让自己越来越累,并陷入情绪内耗。
如果他人的声音是一把利剑,过度自责就是伤害自己的第二把利剑。
停止苛责自己,学会课题分离,才能将自己从内耗的沼泽中拽出来。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教导与人为善,学会忍让。
可有时候,一味的退让只会换来对方步步紧逼。
作者初中时期,一个男生总是在她的作业本上抹鼻涕。
后面甚至发展到撕作业、揪头发。
作者曾向老师求助,谁料老师却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反倒说她心眼小、过于矫情。
外婆听闻开始教她“放大招”。
等到作业最破、最脏的时候,保留证据,再行动。
那日,作者终于等到那个男生感冒,他竟然将作者的作业本当成卫生纸在用。
作者拿着极其恶心的作业本摊在老师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她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是班上的其他同学全部都替她道出缘由,并纷纷指出那个男生的恶劣事迹。
此时老师狠狠地教训了那个男生一顿,自那时起,他再也不敢继续欺负作者。
有时候我们以为忍一忍、回避、拖延就能解决问题。
殊不知你越是不懂得翻脸,就越容易被欺凌,甚至会酿成更可怕的后果。
就像《羊脂球》里的主人公,她虽然是一位妓女,但却十分慷慨地将自己的食物与大家分享。
可众人却一边嫌弃她的身份,一边又将她的食物瓜分一空。
当众人劝说她去陪那位军官时,羊脂球没有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在犹犹豫豫中被他们推进了深渊。
最后,她的牺牲与忍让只换来全体人员的孤立与冷眼。
她悔不当初,却只能用哭泣来发泄自己的委屈。
稻盛和夫曾说:
人活着就要做一个有锋芒的善良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遇善则善,遇恶则恶。 该翻脸时就翻脸,才能让人看清你的底线。
既要有不伤别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人伤害的气场。
怯懦是人性的恶生长的温房,所有人际关系的不平等,都是在一次次被试探底线后的肆无忌惮。
学会拒绝、敢于翻脸你的人生才会酣畅。
这个观念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有些差异,因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我们从小熟知的道理。
但是外婆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快乐和存款一样,是需要积攒的。
不要活得太沉重,也没必要刻意吃苦。
初中的某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恰逢作者来了例假,她冒雨骑车回家。
自那时起她每月都会肚子痛,甚至影响学习。
可她的父母从不问缘由,只会不停地批评她。
这让她心理压力更大,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外婆听完赶紧带她去医院挂号,还带她买了热水袋。
她语重心长地说:
身体不舒服时别强撑,该请假就请假,把身体养好了,才能集中精力学习。
她认为,遇到麻烦,抱怨只会让你更痛苦。
压力越大越不容易改善,与其胡思乱想不如行动起来。
正所谓久思成疾,立刻行动是对抗焦虑的最好办法。
作者读研时期,她的导师也说过类似的观念:
论勤奋吃苦,你们谁也比不上拉板车的,风里来雨里去,但就算是拉板车,也要找对方法,思考哪里顾客会多一些、哪条路更节约时间。
的确如此,就像我们每日工作加班加点,累到疲惫不堪。
不妨留一点时间思考有没有更快的解决方案,或者利用某些工具提升效率。
若是不思考、不总结,只会拼吃苦,那只能感动自己。
导师还说,你们的师兄说他熬夜手工录数据,我要一个博士来打字吗?
请个助理来做,他赶快调程序去啊。
这番话令人醍醐灌顶,真正的吃苦不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而是超强的自律和坚持独立思考,忍受不被理解的孤独、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和杂音。
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事情上,放弃让自己舒适的一切事物。
办法总比苦难多,多思考,才能避免吃无意义的苦。
就像余华老师所说:
不要相信苦难,苦难并不值得,苦难不会带来成功,之所以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人最宝贵的是时间。
反复在这种作秀式吃苦中蹉跎生命,浪费了头脑最好用、身体素质最好的人生时期,才是真正的浪费。
很认可书中的一段话:
保养不是花许多钱才能做到的,而是要认真对待自己,作息规律,好好吃饭,认真清洁,不糊弄自己,情绪不过夜,有事积极处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似乎已成为了常态,若是不尽早处理负面情绪,就很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其实精神内耗的原因并不完全取决于外界因素,更来源于我们对事情本身的态度。
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才能避免因过度自责而伤害自己;
遭遇不公平待遇时,敢于拒绝、翻脸,对方才不会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遇事多想解决办法,少吃无意义的苦,内心能量才会越来越强。
把自己哄好才是头等大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愿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十点读书出新栏目啦!
每天一个人物故事,每天细品百味人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者 |零一读书会,来源:零一读书会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