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貌美女儿成为爸爸画作的luo体模特,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
但画家李壮平和他闺女却真的做了,那些luo体画虽然得了奖,可直到现在,依旧备受争议!
有人赞扬它的艺术价值之高;
也有人批判那些画作违反道德伦理;
更有人疑惑,难道画家妻子不会反对吗?
当艺术触碰伦理底线,我们该如何评判?
亲父让女儿做模特
16年前,在这特殊一年,重庆某艺术节成了焦点。
原因无他,只因人们发现,一幅名为《东方神女山鬼系列》中女性形象大胆赤身,要知道,这可是在国内,所以,不可避免引起更多人关注并讨论。
有人觉得《东方神女山鬼系列》美感十足,将女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有人批评它:不堪入目,破坏风气。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画中人竟是画家的亲生女儿!
都说”女大避父“,亲生爸爸为何要让自家闺女做这种事?
这还要从李勤小时候说起,因为父亲是画家的缘故,她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艺术梦也逐渐生根发芽。
不过,对于“人体模特”这种工作,李勤起初也觉得受不了,本能地抵触这种事。
据李勤亲口所述,年少时她去外地采风,偶然邂逅一人体摄影艺术家,那人见到李勤时惊了,欣喜不已,还试图邀请青春动人的她做人体模特。
李勤婉拒了,要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身体,被众人观看,她实在过不去那个坎。
那个时候,李勤满脑子也都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画家,从未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爸爸笔下的“神女”,成为他艺术作品中的主角。
那么,她的想法是何时发生变化的?
这得提及她爸爸李壮平,李壮平是个对艺术特别较真的画家,他特别喜欢我国老文化,尤其是《楚辞·九歌·山鬼》里那种浪漫的感觉。
《楚辞·九歌·山鬼》是屈原的作品,屈原描写了楚国神话传说中存在的一位清绝、身材姣好的巫山神女,“神女”嫣然一笑,她在山谷林中穿梭。
被深深触动的李壮平自从了解到那首诗歌就想把这种抽象感觉画出来,他想画一个能体现东方女性特别美的画。
只是因种种原因,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
直到有一天,李壮平偶然发现,自己的亲生女儿李勤居然天生就带着一种古典美,简直是和自己心中“神女”一模一样。
那时他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想让女儿做他的模特,但李壮平同时也犹豫了。
李壮平
毕竟自己又是爸爸,他深知这事儿可能会引发议论,外界人们的“唾沫”可能会喷人。
可最终,他对艺术的追求还是占了上风,决定跟闺女好好谈谈,看看李勤是何想法。
听了父亲“想让她做人模”的话,李勤心里刚开始又“翻江倒海”一番,之前的不情愿和难为情,再次涌了上来,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但当理解爸爸的真心和坚持,李勤也慢慢平静下来。
后来,李壮平得知闺女曾被他人邀请成为模特,于是,他对着女儿说出这样一番话:
“给别人做模特,还不如父亲来画你。”
最终,因为相信爸爸,也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正值花样年华的李勤答应了这个在不少人看来伤风败俗的建议。
得到闺女的同意,李壮平也开始行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现“神女”的美丽,父亲也开始亲自教李勤绘画技巧,并且严格要求她的生活方式,让李勤保持纯洁,甚至限制了她的情感发展。
不用多说,我们就知道那些画作的“诞生”会引起多大的争议!
争议的漩涡
李壮平的画一出现,立刻引发“小地震”。
网络上出现大量质疑声,很多人指责他借女儿炒作,或者认为他的艺术创作太过大胆,他的做法“毁”了女儿。
连媒体也用夸张标题不断放大事件影响,将李家父女置于风口浪尖上。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作品还被恶意盗用,刊登在国外S情杂志上,这对二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令人感到非常气愤和无奈。
当然除了反对,也还是有客观理智的人。
著名美术批评家,同时也是时任川大教授林木,非常欣赏李壮平的作品,认为他的创作“非常可敬”。
艺术圈前辈们发出的声音让李壮平父女倍感欣慰,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除了艺术家,还有人也支持他们,那人是谁呢?
家庭的港湾
李壮平父女在家中也寻得安慰。
原来,李勤妈妈一直默默支持着他们,是二人坚强的后盾。
她能理解丈夫对艺术的完美要求,也深信女儿的为人,赞许她内心的纯洁与勇敢。李勤母亲甚至曾公开对闺女表示了羡慕,大有自己若是年轻,就自己上的意味。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在社会舆论纷纷扰扰的时刻,李勤母亲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这给予了李家父女继续前行的力量。
多年来,李壮平的创作都秉持着纯洁的意图,希望通过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来展现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以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望。
观念的冲突
李壮平父女的故事,尽管只是个别情况,可还是让大家不免认真思考艺术和伦理、传统和现代、个人选择和社会道德间复杂的关系。
在西方,人们对裸体艺术的接受程度较高,反观我国却不一样。
当然,之所以如此,除了文化差异之外,更关键是,有些所谓的“艺术家”实际上做着与艺术无关的事情,这让人们更加不理解绘画,也更不信任所谓的艺术作品。
这种现象使得一些艺术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李壮平父女事件的看法,很多人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的行为,从而忽视了画画本身价值。
艺术和X界限模糊,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进行艺术创作时,又该如何把握适当的尺度?
还有如何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鼓励艺术家大胆创新?
这些或许都是需要深入认识的重要问题。
个人认为,画家应该在尊重社会基本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分强调个人表达而忽视社会伦理,或过度迎合社会规范而压抑个性,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