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光,姓李,名荣光。朋友们都亲热地唤他“阿光”。阿光踏入古稀门槛那年,突然爆红。《上海老年报》2017年7月8日头版刊发“老爷叔凭记忆描绘老弄堂生活”报道。紧接着,十几家媒体蜂拥报道或转载了“‘70后网红’的连环画人生”等等。2017年岁末,阿光因此入选“上海社区十大人物”。阿光的“老来红”让熟人朋友都诧异:“阿光啥辰光学会画图呃?”
李荣光作品《弄堂生活》
笔者跟阿光曾在一个镇里工作,不妨剧透一下阿光的“老来红”缘由——
阿光70岁之前的人生是由三个身份构成。 19岁那年,一个画技出色的66届高中毕业生。 笔者见过阿光珍藏至今的“上海市高等艺术院校1966年联合招生准考证(上戏)”,当年爆发的“文革”阻断了阿光的“画家梦”。 阿光的第二个身份是“钢厂技师”,1968年他被分配至江西钢铁厂,从事煤气制造。 第三个身份“社区工作者”。 1997年他因工伤提前退休,返回故里。 当他拿着党组织关系的介绍信来到新泾镇组织科报到时,那位科长见了他担任过车间副主任、工会主席的履历,两眼放光,如获至宝。 当天下午就送他去一个新建的定威居民区担任副书记。 不久,他主任、书记一肩挑。 到2009年第二次退休,他当了12年的居委会负责人,被评为“长宁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阿光是上海市第一批市民巡访团成员、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长宁区巡访团副团长,他在志愿者岗位又干了8年。 2017年,阿光卸掉所有社会职务,彻底回家赋闲了。
李荣光(左) 任新泾镇定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时走访居民
在社区忙碌了20年的阿光,回归家庭,没着没落,心神不宁。正在社区学校学习书法的老伴生怕他闲出病来。对阿光说:“侬从小就会画图,不如拾起来,有点事体做,也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阿光听从老伴建议,静下心来作画了。画油画、画水墨画,成本太高,阿光的退休金承担不起。他觉着画白描的连环画成本低,合适。画什么题材呢?阿光想到了儿时的弄堂生活。于是乎,“路边小人书摊”率先出炉,紧接着“弄堂阿婆生炉子”等12幅作品一一问世。到底是童子功,出手就不一般。作品在所属新泾镇文化中心展出,《长宁时报》第一时间刊载。
李荣光的第一批作品《弄堂阿婆生炉子》
李荣光作品《木匠打家具》
李荣光作品《四国大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邀请阿光作画的单位纷至沓来。2018年,他儿时故里江苏路街道为庆祝“愚园路百年诞辰”,邀请他画了34幅老弄堂民俗风情画。还画了24幅“新24孝图”印制在玻璃上后,镶嵌在曹家堰路围墙上。2019年他受长宁区政法委邀约,先后创作两套29幅反邪教连环画。2021年建党百年,长宁区妇联邀请他画了长征故事“半条被子”的16幅连环画。2023年他受新泾镇委托,创作了《万物生长——新泾镇生境故事绘》。绘本中7个相关故事,通过阿光图文并茂的38幅画面生动演绎。2025年3月20日,新泾镇为其举行出版发布会。近年来,他的不少作品被长宁区档案馆等单位收藏。
2024年3月出版的李荣光创作的《新泾镇生境故事绘》
李荣光指导社区青少年画素描
时下,阿光担任《上海老干部工作》杂志的编外美工,每月为杂志的“金秋风采”栏目画10幅“文配图”的连环画。 由此,构成阿光人生的第四个身份——民间画家。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姚志康
编辑:张 理
责编:廖且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