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油画家陈逸鸣作为玲子的邻居在电视剧《繁花》亮相,饰演单相思大楼里的陈老师。有人说这是最具王家卫气质的一集,弹钢琴的陈老师默默画着年轻时的玲子,而玲子也在等着那个替他修屋顶的男人。整栋大楼其实只住了一个人——痴情种。
除了《繁花》里有故事的陈老师,陈逸鸣先生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观念和入行经验。越过20世纪的曲曲折折,黄浦江上钟声依旧。
01、跨界电视剧《繁花》,是一段有意思的缘分
陈逸鸣先生和《繁花》,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缘分。他从来没想到去拍摄一部电视剧,尤其是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
王导是即兴创作的大师,“单相思大楼”的故事,就来自妙手偶得。陈逸鸣先生进组后,王家卫导演才了解到他跟马伊琍认识30多年,并且创作过很多幅马伊琍的肖像画,王家卫导演喜欢这些肖像画,根据这条线索,在主线叙事外荡出一笔,单相思大楼的故事将此诞生。
剧组里的演员和剧组人员都围绕着王导的魔棒在转,他指到哪里就转到哪里。如今回看,陈逸鸣先生觉得《繁花》的故事在2024年有它的特殊的意义,90年代民间企业家的故事,对当下是一种重新的焕发和激励。
02、20世纪地图:从电焊工到旅美画家
陈逸鸣先生是经过特殊年代的一批人,他在农场生活了6年,1968年他正式参加工作,在农场干活,1975年才调回上海,在工厂里面工作了将近三年,成为一名电焊工。后来得益于政策的变化,他进入上戏学习,有了“学院派”的经历。毕业后,他在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即现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任教,成为素描老师。80年代初的时候,他跟随哥哥陈逸飞的步伐远渡重洋。之后的日子完全是另一种生活,到国外上学打工养活自己,在杂货铺打工做工人,修古董赚钱等。这段时间画画非常辛苦,除了在学校画画,离开学校就需要打工,没有休息时间。
1987年,陈逸鸣先生在纽约的芬得莱画廊(Findlay Galleries)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展览中展出了近40幅作品,这些绘画是他在短短一年内完成的。
1987年,陈逸鸣在美国举办第一个画展
左一为陈逸鸣,右一为陈逸飞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创作灵感源自于惠安女这个特殊群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福建民俗文化。惠安女身着碎花围巾,给人一种古朴而质朴的感觉。而在画面中,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倒映出如同镜子般的影像。当退潮时,海面宛如一片明镜,仿佛能够在上面行走蓝天白云的倒影。
陈逸鸣
《渔家女》,约2000年代初
81 × 117 cm
油画
陈逸鸣
《倒影》,2011年
190 × 230 cm
油画
这幅画作所展现的景色,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人类共同的审美情趣。
第一次展览非常成功,陈逸鸣先生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发展空间。通常情况下,画廊根据销售情况给予艺术家分成,芬得莱画廊的老板是一位老太太,友善地预付了六七万美金的画费,鼓励他安心画画,解决后顾之忧。
陈逸鸣先生回想这段经历,感到十分幸运,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说是画家与画廊最佳的合作模式。
1999年在哈默画廊个展中
基辛格博士与李肇星外长出席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来,陈逸鸣先生转到哈姆画廊(Hammer Galleries),在与哈姆画廊的合作中,共进行了五到六次展览。一般情况下,这些画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因为创作一幅高质量的作品需要时间积累,无法每年完成40幅作品。作品的质量远比数量更为重要。
2002年,陈逸鸣先生决定回到国内,这一决定既受益于当时国内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源自哥哥的不断催促和鼓励。在国内,他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力,迎接新的创作机遇。
陈逸鸣与哥哥陈逸飞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03、创作关键词:写实、松弛、“炒回锅肉”
在工作室的长廊上,我们看到了陈逸鸣先生的《外滩风云》,他分享到:我从小是在这个地段长大的,以前经常跑来奔来奔去,外白渡桥啊,上海大厦啊,后来才有了东方明珠跟上海中心这一类的建筑。
《江南与威尼斯之外滩风云》,2022年
纸本综合材料
一幅画不需要面面俱到,陈逸鸣先生认为可以画得松弛、放松一点。作为中国画家,他并非国画创作方向的,但对于中国山水,对于写意,对于工笔画,他多多少少吸收了养分,这是民族的艺术瑰宝。赵无极是他的偶像,陈逸鸣先生很推崇赵无极,把他视作将中国文化跟西方抽象绘画结合得最好的范例。
摄影:艺绝
这些年他在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也跟《微尘》系列很接近,比如《红尘》系列,《梦乡》系列。这些年他在尝试的一个新的创作风格,但依然坚持写实主义:“写实还是写实,但是写实可以有各种方式去尝试,我不会放弃写实风格。它是我的本钱,是我的本。”
陈逸鸣
《梦乡系列》,2013年
混合纸板材料
53x 76.5cm
到这个年纪,陈逸鸣先生很着迷于“推翻-重建”的过程。有一些创作,当初不令自己满意,两年后他就全部拿回来推翻。他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炒回锅肉”。重新整理画作后,往往会出现一种出其不意的惊喜。重新来一遍,陈逸鸣先生不吝也不惧,反而享受其中的乐趣。他说:“你不要觉得很可惜,在这个基础上(反而)能够创造出更完美的,更出色的作品。”
摄影:艺绝
(来源:艺绝)
艺术家简介
陈逸鸣,旅美油画家。曾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曾任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81年赴美,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是纽约芬德莱画廊和哈默画廊代理画家。
1990年与兄长陈逸飞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兄弟画展,在上海美术馆、香港苏富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亦师亦友—海上画家联展”联合创始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执行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