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个涵盖村民、企业双主体的生态激励体系在四海镇落地。韩冰摄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尹星云)3月27日,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举办生态积分存折发放仪式,总结永安堡村“小红花积分”、黑汉岭村“生态文明积分”的经验,以点扩面,推出“四海镇生态文明积分制”,并首次向黑汉岭村、永安堡村发放“生态积分存折”,也标志着北京市首个涵盖村民、企业双主体的生态激励体系在四海镇正式落地。

“参与植树造林可以积分,家门口没有乱堆乱放可以积分,垃圾分类正确可以积分……生态积分按月打入‘生态积分存折’,可以在村口超市、花海夜市、精品民宿、景区消费。”延庆区四海镇黑汉岭村村民胡淑琴手持“存折”兴奋地说。据了解,生态激励体系构建“正向激励+一票否决”双轨评价机制。村民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12项生态行为可获积分,1积分等值1元,可在指定超市、民宿、景区等9个消费场景流通。黑汉岭村村民胡淑琴家2024年获得812分,是全村“冠军”,“去年我用积分兑了米面油,今年准备换景区门票带孙子玩。”企业则通过5类28项生态指标参与评级,优质企业可优先入驻消费网络。若出现破坏生态行为,村民当年积分清零,企业取消三年参评资格。

作为全市首个双主体积分系统,该模式既调动村民“护绿”主动性,又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四海镇副镇长王静介绍:“积分制将生态保护从政府主导转为全民共建,预计年内覆盖全镇7个行政村,并探索将游客志愿服务、村干部生态考核纳入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生态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四海镇还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农学院等专家,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乡村振兴路径等展开研讨。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郧文聚指出:“四海镇将抽象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资产,破解了生态产品难度量、难交易的瓶颈。”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北农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史亚军认为:“四海镇以改革思维破题生态治理,该模式创新了乡村治理工具,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庆样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