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北京市欧美同学会、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从势能到动能"为主题,链接国际顶尖高校和区域科创资源,在人才、学术、产业、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化招商引才渠道,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为更好引导海内外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2024年,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支持下,联合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开展了北京归国留学人员情况调查,形成了《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并在论坛上进行首发。
《蓝皮书》显示,经过对从公开资料获取的在北京开展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131位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代表进行分析,131位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代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主要担任的职位以"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2人和27人,占比分别为24%和21%;担任集团或企业董事长的人数为19人,占比约为14%;担任总负责人或研究人员的分别为14人,占比分别为11%;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对象担任总裁、主管合伙人和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归国留学人员不仅在企业管理层面占据重要位置,更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蓝皮书》了解到,目前处于就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有60%属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互联网平台、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80%以上属于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其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2024年,北京115家独角兽企业中,共有37家企业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有留学经历,占比32.2%,创新创业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
推动科技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创新创业人才仅仅是归国留学人员群体中的一部分代表。事实上,大批归国留学人员选择了在学术科研领域深耕,成为了北京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重要角色,通过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引领北京乃至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调研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归国留学人员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发展的优势,79.4%认为"具有国际视野"是最显著的特点。71.8%认同留学人员在"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这成为出国留学的重要收获之一。40.6%认为"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是留学人员重要的竞争力。38.5%认为留学人员"更具创新能力"并且"具备国际合作优势"。这些能力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科研创新成果。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在科技创新领域搭建了众多区别于国内传统体制的新型科研平台,推动了中国基础科研水平的提升,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同时,归国留学人员为北京高校注入了新鲜力量,带来了全球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北京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促进对外开放交流
留学人员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蓝皮书》显示,北京归国留学人员60%以上留学美国和英国,主要留学国家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33.6%、27.3%、7.9%。
从北京归国留学人员所从事的行业领域来看,科学技术、经济和教育是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从业的主要行业领域。三大行业领域的留学人员主要留学于美国和英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留学美国的人员占比为27.7%,留学英国的人员占比为18.6%;在经济领域,留学英国的人员占比为31.9%,留学美国的人员占比为29.2%;在教育领域,留学美国的人员占比16.2%,留学英国的人员占比为14.0%。
在海外求学的经历,不仅使留学人员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独特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为留学人员回国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归国人才不仅在创新创业领域表现优异,更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2022年6月至7月,全球化智库(CCG)王辉耀、苗绿等开展了环球"二轨外交"访问与调研系列活动,是国内智库代表团首次赴相关国家进行访问。智库负责人一行在30天内跨越美、欧、亚三大洲,进行了70余场对话交流活动,被国际社会称为"旋风之旅"和"破冰之旅"。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蓝皮书》了解到,在北京的归国留学人员中,约10%活跃于文化、体育和娱乐领域,另有6%投身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等工作。凭借跨文化背景优势,归国留学人员成为北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典范。
归国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创新经验,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领域重要的人才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未来,留学人员或将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成果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海内外智慧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翟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