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 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杨局长,这是我做的腊八粥,趁热喝。"我轻轻推开半掩的门,将保温盒放在茶几上。李杨微微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暖意。

"小陈,你又来了。"她拢了拢身上的披肩,"你现在是科长,公务繁忙,别总惦记我这个退休老人。"

我笑着摇头:"您教导我多年,这点心意怎能少?再说了,现在来看您的人不多,我不来,您这屋子得多冷清啊。"

窗外雪花纷飞,而我不知道,这份坚持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01

我叫陈明,在松林县政府工作,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科长。

十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我是李杨局长手下的一名普通科员。

那时的李杨,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主任,也是县政府的党组成员,在松林县颇有威望。

李杨局长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的那个。

她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和专业态度,在整个松林县都是出了名的。



她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各种文件和报告,她却能对每一份文件的内容了如指掌。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对政府工作还很陌生,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有一次,我负责起草一份重要的会议纪要,由于经验不足,我在纪要中漏掉了几个关键决策点。其他同事看了都摇头,说这下肯定要挨批了。

果然,李局长看后立刻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我忐忑不安地站在她面前,等待着责备。

"小陈,这份纪要你写的?"李局长推了推眼镜,目光严厉。

"是我写的,局长。"我低着头,声音微弱。

"坐下吧。"李局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我知道你是新来的,可能对会议纪要的撰写还不太熟悉。"

我惊讶地抬头,没想到李局长没有直接批评我。

"政府工作最讲究的就是准确、全面。"李局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材料递给我,"这是我整理的会议纪要撰写要点,你拿去好好看看,下次注意。"

"谢谢局长。"我接过材料,心中感激不已。

"另外,"李局长顿了顿,"这次的纪要还需要修改,我已经把需要补充的内容标出来了,你按照我的批注修改一下,今天下班前交给我。"

我看着李局长批注的纪要,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字迹显示她确实仔细阅读过。

更让我感动的是,李局长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修改建议。

从那以后,我对李局长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

她不仅工作能力强,还非常关心下属的成长。

每当有重要的会议或活动,她总会带上我,让我多学习、多锻炼。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了业务骨干。

五年前,也就是我工作的第五年,李局长推荐我担任了政府办公室的综合科科长。

当时有不少人议论纷纷,认为我资历尚浅,不足以担此重任。

面对质疑,李局长在干部会议上坚定地说:"陈明虽然年轻,但他勤奋好学,有责任心,对政府工作理解深刻。我相信他能胜任这个岗位。"

正是因为李局长的信任,我得以有机会证明自己。

我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接任科长后,我带领综合科的同事们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县领导的认可。

李局长不仅在工作上关心我,在生活上也给予我很多帮助。

记得三年前,我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需要紧急手术。当时县医院的神经外科设备不完善,最好的选择是将父亲转到市里的大医院治疗。

但市里的大医院床位紧张,一时间很难安排。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局长二话不说,立即联系了市医院的领导,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为我父亲争取到了一个床位。

不仅如此,她还亲自开车送我和父亲去市医院,一直等到手术结束才离开。

"小陈,你安心陪你父亲,有什么需要尽管说。"临走前,李局长拍拍我的肩膀,语气坚定,"工作的事我来安排,不用担心。"

正是因为有李局长的帮助,我父亲才得以及时得到治疗,最终康复出院。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

李局长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对原则性问题绝不妥协,这也使得她在某些场合得罪了一些人。

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纠纷中,她总是坚持按规矩办事,不给任何人开后门。

县里有个大型商业项目,投资商希望能够简化审批流程,甚至暗示可以提供一些"好处"。李局长得知后,当即拒绝,并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据理力争,坚持要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批。

"法规制度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遵守,还怎么要求别人遵纪守法?"李局长的这番话,至今仍回响在我耳边。

正因为她的这种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习惯了走捷径、拉关系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对李局长的非议和攻击逐渐增多。

有人说她太死板,不懂得变通;有人暗示她过于自我,不善于团队合作;甚至还有人散布谣言,质疑她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立场。

02

面对这些非议和攻击,李局长从不辩解,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她常说:"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去年年初,李局长突然宣布提前退休。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县政府。按照正常程序,李局长还有两年才到退休年龄,为何会突然提前退休?

当时各种猜测满天飞。有人说是因为健康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更有甚者暗示可能是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被迫提前退休。

我忍不住去问李局长真相。那天下班后,我特意去了她的办公室。

"局长,听说您要提前退休了,是真的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局长正在整理文件,闻言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我,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是的,小陈,我决定提前退休了。"

"为什么啊?您才刚满五十五岁,按规定还可以再工作两年的。"我不解地问。

李局长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文件放到一旁,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

"小陈,工作了这么多年,我累了。想趁着还有点精力,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退休后可以照顾家庭,也可以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我看着李局长略显苍白的面容,知道她肯定有自己的难处,但并不想多说。我尊重她的选择,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局长,您退休后有什么计划吗?"我试图让话题轻松一些。

"计划啊,"李局长笑了笑,"种种花,养养草,看看书,过过普通人的生活。对了,我还想学习书法和绘画,这是我年轻时的爱好,一直没时间深入研究。"

听着李局长描述她的退休生活,我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些。

也许退休对她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一个可以重新规划人生的机会。

李局长的退休仪式很简单,没有铺张的宴席,没有冗长的致辞,只有一个小型的茶话会。

让我感到心酸的是,曾经对李局长阿谀奉承的人大多没有出席,只有少数几个和她关系较好的同事到场送别。

茶话会上,李局长神情平静,一如既往地优雅大方。她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和配合,并祝愿县政府的工作越来越好。

讲话结束后,她主动与每位到场的同事握手道别,当握到我的手时,她多停留了几秒。

"小陈,以后的路还很长,记住我常说的话: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初心。"

我紧紧握住李局长的手,心中百感交集,只能重重地点头。

退休后的李局长搬到了县城郊外的一处小院子里居住。那是一栋带院子的二层小楼,环境清幽,远离城市的喧嚣。

李局长退休后的生活看似平静而充实,我却总觉得她的背后藏着某种说不出的落寞。

起初,还有一些同事会去看望李局长,但随着时间推移,来访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几乎只剩下我一个人还经常去看她。

每次去李局长家,我都会带些她喜欢的水果或书籍。

有时我们一起喝茶聊天,谈论县里的新变化;有时候我会帮她整理院子里的花草;偶尔我们也会下盘象棋,虽然我总是输给她。

03

记得有一次去看她,正赶上下大雨。我撑着伞,踩着泥泞的小路来到她家。敲门许久无人应答,我有些担心,便推开虚掩的院门走了进去。

在院子里的凉亭下,我看到李局长正站在那里,任凭雨水打湿她的衣衫,双眼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局长!"我喊道,快步走到凉亭,"您这是干什么呢?要是感冒了怎么办?"

李局长回过神来,看到是我,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小陈,你来了。"

我急忙脱下外套披在她肩上:"局长,赶紧进屋换身干衣服吧,这雨太大了。"

回到屋内,李局长换好干衣服,我给她泡了杯热茶。看着她略显憔悴的面容,我忍不住问道:"局长,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李局长沉默片刻,摇摇头:"没什么,就是偶尔会怀念过去工作的日子。退休后,突然闲下来,反而不习惯了。"

"那您为什么要提前退休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出了这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李局长看了我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有些事情,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她的这番话让我更加困惑,但看她不愿多说的样子,我也只好追问。我们转而聊起了其他话题,但那天的情景,那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发现,李局长退休后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除了我和她的一些亲属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来访。

曾经那些对她阿谀奉承的人,那些曾经受过她帮助的人,在她退休后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

这种冷落让我心中愤愤不平,但李局长却看得很开:"人之常情,没什么好意外的。官场如戏,人走茶凉,再正常不过了。"

尽管李局长表现得很坦然,但我能感觉到她心中的失落。

有一次,我带去了一份县政府的工作简报,想让她了解一下县里的最新情况。

当她翻阅简报时,我明显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和热情,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现在的工作思路不错,但在执行上还需要更加细致。"她指着简报上的一个项目说道,语气中不自觉流露出专业和权威。

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办公室里雷厉风行的李局长,而不是现在这个独居在小院中的退休老人。

我开始怀疑,李局长提前退休背后是否有什么隐情。或许,她不是自愿退休的?或许,她被某种力量推到了退休的边缘?

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但我不敢贸然询问,怕触碰到她的伤心事。

我只能通过经常去看望她,陪她聊天,尽可能减轻她的孤独感。

每次去看李局长,我都会带上一些县里的最新消息和政策文件,与她一起讨论。虽然她已经退休,但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和热情丝毫未减。

每当谈到工作中的难题,她总能给出精准的建议和见解,这让我更加确信,她的才能和经验在退休后被埋没了。

有一次,县里准备实施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大量资金的使用。

作为办公室科长,我参与了前期的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但由于经验不足,我们的方案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在一次去看李局长的途中,我带上了这个方案的初稿,想听听她的意见。当她看完方案后,摇了摇头。

"这个方案考虑不够全面,存在很多风险点。"她拿起笔,在方案上标注起来,"首先,资金使用计划不够明确,容易导致资金流向不透明;其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很可能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最后,对项目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也缺乏具体措施。"

她详细地分析了方案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在她的指导下,我重新修改了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和可行。

当修改后的方案提交给县领导时,得到了一致好评。县长甚至在会议上表扬了我,说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体现了政府办公室的专业水准。

听着领导的表扬,我心中满是愧疚。这些功劳本应归于李局长,而我却无法公开承认。我只能在下次去看她时,将县领导的评价告诉她,表达我的感谢。

"不用谢我,"李局长微笑着说,"看到你做得好,我就很高兴了。我虽然退休了,但如果能通过你,继续为县里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那也是一种满足。"

正当我继续着这种两头奔波的生活时,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发现了更多关于李局长提前退休的真相。

04

那是在一次县级干部集体学习会上,我偶然听到两位老干部在低声交谈。

"李杨那事处理得真不地道,"其中一位老干部说道,"就因为她得罪了王书记的亲戚,就逼她提前退休,太不公平了。"

"是啊,"另一位老干部附和道,"那个工程本身就问题重重,李杨坚持原则没错,反倒成了她的罪过。"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震。原来李局长提前退休并非自愿,而是因为得罪了某些人!那个工程是什么?王书记的亲戚又是谁?这些问题一下子涌入我的脑海。

我按捺住内心的震惊和疑问,假装不经意地靠近两位老干部,希望能听到更多信息。

"那个温泉度假村工程确实有猫腻,"第一位老干部继续说道,"听说是王书记的内弟投资的,想要绕过环评直接上马,被李杨拦住了。"

"后来不是还爆出腐败问题吗?"另一位老干部问道。

"对啊,要不是李杨坚持,那工程早就上马了,后果不堪设想。可她这一坚持,却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最后只能提前退休。"

这段对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李局长提前退休是因为她在一个涉及领导亲属的工程中坚持原则,得罪了权贵!

我想起李局长说过的那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原来这背后藏着如此深意。她不是不想工作,而是被迫退休,为了大局,选择了沉默离去。

这个发现让我既愤怒又心痛。愤怒的是那些滥用权力的人,心痛的是李局长的无奈和委屈。她一生正直清廉,最后却不得不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决定去找李局长,希望能从她口中听到真相。但当我再次来到她家时,我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先谈起了自己的困惑。

"局长,您知道吗,最近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坐在她对面,慢慢地说道,"有一个项目,从技术和法规角度看有很多问题,但上级领导却很支持。如果我坚持原则反对,可能会得罪人;如果我顺从附和,又违背了自己的职业良知。您说,我该怎么办?"



李局长看了我一眼,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沉默片刻,轻叹一口气。

"小陈,你是想知道我退休的真正原因吧?"

我没有否认,点了点头。

李局长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渐渐变得深邃。

"三年前,县里计划在西山区建一个大型温泉度假村,项目投资方是当时的王书记的内弟。按照规定,这类项目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因为西山区是我县重要的水源地,一旦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项目投资方想要绕过环评,快速上马。当时的方案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还涉及到土地违规使用等问题。作为政府办公室主任,我必须把关,所以我提出了反对意见,要求项目必须按规定走环评程序。"

"这一下,就得罪了王书记和他的内弟。他们开始在背后施压,甚至利用各种手段对我进行打击报复。我的工作受到了干扰,个人名誉也受到了影响。"

"后来,纪委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确实存在违规问题,项目被叫停。但是,王书记对我的不满已经根深蒂固。去年初,他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由,建议我提前退休。考虑到大局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我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

听完李局长的叙述,我心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

一个尽职尽责的干部,因为坚持原则,维护公共利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这太不公平了!

"局长,您为什么不向更高层反映?这明显是对您的不公正待遇!"我激动地说道。

李局长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反映又能如何?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是一个人的言辞对抗。再说,我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影响全县的稳定和发展。有时候,退一步未必不是一种选择。"

"可是这太不公平了!"我仍然愤愤不平。

"小陈,"李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在仕途中,公平是相对的。重要的不是职位有多高,而是能否问心无愧。我虽然提前退休了,但我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愧于人民的信任。这就足够了。"

李局长的话让我深受触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公,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大局观念和个人品格。这种境界,是我这个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局长,那个王书记现在还在位吗?"我忍不住问道。

"去年底已经调走了,"李局长平静地说,"听说是因为其他问题被组织调查了。命运自有公道,不是吗?"

我点点头,心中稍感安慰。至少,那个对李局长不公的人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05

从李局长家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她的遭遇和她对待不公的态度。

她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公职生涯中,坚持原则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甚至可能付出个人职业发展的代价。

但正如李局长所说,问心无愧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办公室,我把李局长的遭遇默默记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但我暗下决心,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干部。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年关。这一年,我继续扎实工作,认真履职。

在处理各项事务时,我时刻谨记李局长的教诲,坚持原则,公正办事。

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压力,但我没有退缩。

临近春节,我又去看望了李局长,带去了一些节日食品和自己亲手书写的春联。

李局长看起来精神不错,院子里的腊梅开得正盛,为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

"小陈,听说你最近工作表现很好啊,"李局长笑着说,"新来的张县长对你很赏识,是不是?"

我有些惊讶:"局长,您怎么知道的?"

李局长神秘地笑了笑:"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是有些老朋友会告诉我一些消息的。对了,过年有什么计划?"

"就是回老家看看父母,没什么特别的计划。"我回答道。



"嗯,家人是最重要的。"李局长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对了,听说县里年后要进行一次干部调整,你有什么想法?"

我愣了一下,不明白李局长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干部调整?我没听说啊。不过我现在的位置挺好的,能做一些实事,也挺满足的。"

李局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做人要有追求,有能力就要有担当。如果有更大的舞台,更多服务群众的机会,你会接受吗?"

"当然会,"我认真地回答,"只要是组织需要,能为民众做更多事,我义不容辞。"

李局长满意地点点头:"好,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年后可能会有变化,你要做好准备。"

我有些困惑,不明白李局长这番话的意思,但也没有多问。离开时,李局长送我到院门口,她看着我,忽然说道:

"小陈,无论未来如何,记住一点: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只有心中装着人民,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我郑重地点头,将这番话牢记在心。

春节过后,正如李局长所预言的那样,县里确实进行了一次干部调整。

让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这次调整中,我被提名为副县长候选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