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王建国躺在病床上,脸色灰黄,一个豪华果篮被送到了病房。

护士说是他十年未见的妹妹送来的。

父亲颤抖着手拆开包装,当他看到果篮底部的那个信封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01

王明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双手握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四十八小时没合眼,他的眼圈发黑,但他不敢休息,生怕一闭眼,病床上的父亲就会有什么变故。

"王明,你应该去休息一下。"主治医生李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父亲的情况现在暂时稳定,你这样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王明摇摇头,"我不放心他一个人。"

"有护工在,不会有事的。"李医生叹了口气,"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也要保重自己。"

王明勉强笑了笑,"谢谢您,李医生。我再坚持一下,等我妈过来替我,我就去休息。"

李医生点点头离开了,王明继续守在走廊上,脑海中不自觉地回想起父亲和姑姑之间那段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

在王明的记忆中,姑姑王丽是个开朗、坚强的女人,比父亲小五岁。

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姑姑总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家里,给王明带各种各样的玩具和零食。父亲和姑姑关系极好,两人经常一起喝茶下棋,谈天说地。

父亲王建国和姑姑王丽共同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后来的中型企业。

两人配合默契,父亲负责谈业务、管财务,姑姑负责设计和施工监管。公司运营得很成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然而十年前,一场关于公司股份分配的争执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是公司十周年庆祝会,所有员工和家属都在场。

庆祝会上,父亲宣布了新的公司股份分配方案:父亲占60%,姑姑占40%。原本两人是平分股份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动让姑姑当场变了脸色。

"王建国,你这是什么意思?"姑姑放下手中的香槟杯,声音压得很低,但王明能感觉到她的愤怒。

"丽子,我们回办公室谈。"父亲试图控制场面。

两人回到办公室后,争吵声越来越大,最后演变成了激烈的对峙。王明当时也在场,他亲眼目睹了那场彻底撕裂家庭的争执。

"这十年来,是谁熬夜做设计?是谁在工地上跑断腿?是谁放弃了自己的婚姻机会?王建国,你凭什么说公司主要是你的功劳?"姑姑的声音颤抖着。

"没有我的人脉和资金,哪来的公司?当初要不是我拿出积蓄,你连起步的机会都没有!再说了,这些年谁在管理财务?谁在谈大单?"父亲拍着桌子反驳。

姑姑冷笑一声,"我早该知道,血浓于水只是一句空话。"

"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王建国,你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当年爸妈偏心你,我忍了;现在你想侵占我的心血,我绝不会答应!"

父亲的脸色变得铁青,"王丽,你太过分了!我怎么自私了?当年你上大学的学费是谁垫付的?你第一次创业失败,是谁无条件支持你的?现在公司有了起色,你就忘恩负义了?"

"我早就还清了那些钱!你非要把我当成一辈子欠你的?"姑姑眼中含着泪水,"看来这些年我真是看错你了,你心里根本没有我这个妹妹!"



"好,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就一刀两断!公司我们平分,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

姑姑咬着嘴唇,从包里拿出一把钥匙扔在桌上,"公司的钥匙还给你,我的那份股份你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不要了!"

说完,姑姑转身离去,父亲也怒气冲冲地摔了杯子。从那天起,两人彻底断绝了来往,谁也不联系谁,即使是在亲戚的婚丧嫁娶上偶然相遇,也是形同陌路。

家庭聚会变得尴尬,亲戚们也被迫选边站队。原本和睦的大家族被这场争执一分为二,父亲这边的亲戚不再与姑姑来往,而姑姑那边的亲戚也很少再来家里。

王明的母亲曾经几次试图调解,但都以失败告终。父亲和姑姑都是固执的人,谁都不肯先低头,就这样,十年时光匆匆流逝,两人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02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王建国开始频繁感到腹痛和乏力,脸色也越来越差。

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病,吃了些药,但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王明坚持带他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王明陪着父亲坐在医生办公室里,医生的表情凝重。

"王先生,根据检查结果,您患有肝硬化晚期,并且已经出现了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迹象。"李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您现在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尽快住院治疗。"

父亲脸色苍白,"那...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李医生犹豫了一下,"目前的情况来看,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王明和父亲都陷入了沉默。肝脏移植意味着要寻找合适的供体,这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如果不做移植呢?"父亲低声问道。

李医生没有直接回答,"王先生,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控制您的病情。同时,我建议您和家人尽快考虑移植的可能性,包括活体肝移植。亲属往往是最理想的供体来源。"

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父亲一言不发,王明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爸,别担心,我们一定会找到办法的。"王明紧握方向盘,强作镇定地说。

父亲轻轻点了点头,看向窗外,"明明,你不用安慰我,我知道自己的情况。"

回到家后,王明立刻开始联系所有可能的亲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进行配型检测。

大多数亲戚表示愿意帮忙,但当他们得知需要捐出部分肝脏时,许多人又犹豫了。肝脏切除是一个不小的手术,风险和恢复期都不容忽视。

一周后,父亲的情况急剧恶化,不得不紧急住院。血液检查显示他的肝功能指标持续下降,李医生建议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供体,我们只能尽量延缓病情发展,但坦白说,预后不会太乐观。"李医生对王明说。

王明在医院守护父亲,心中埋怨起姑姑来。"如果姑姑知道爸爸的情况,她会来看看吗?还是会继续冷漠地保持距离?"王明想着,心中既有愤怒,又有无奈。

他曾经想过联系姑姑,但父亲坚决反对。"不要告诉她,我不想让她看我的笑话。"父亲虚弱地说。



就这样,王明每天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照顾父亲,同时继续寻找可能的供体。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爸,要不要考虑一下...联系姑姑?"一天晚上,王明终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个建议。

父亲瞪了他一眼,随即又软了下来,"不用了,明明。我和她之间的事情,早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何况,她凭什么要帮我?"

王明没有再坚持,但心里的担忧与日俱增。父亲的脸色越来越差,身体也日渐虚弱,医生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

就在王明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03

那是父亲住院的第十五天,王明像往常一样在医院陪护。下午三点左右,一名护士推着一个精美的果篮走进病房。

"王先生,有人送了果篮来,是给您父亲的。"护士微笑着说。

王明有些惊讶,"谁送的?"

"是一位姓王的女士,说是病人的妹妹。"护士回答道,"她让我转告您父亲,希望他早日康复。"

王明愣住了,姑姑?姑姑知道父亲住院了?她怎么会知道?而且,这十年来第一次有所表示,居然只是送一个果篮,连面都不露?

"她人呢?"王明忍不住问道。

护士摇摇头,"她只是把果篮送到前台就离开了,没有上来。"

王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该生气还是感激。他把果篮放在床头柜上,父亲正在午睡,他不想惊动。

半小时后,父亲醒了过来,立刻注意到了那个精美的果篮。

"这是谁送的?"父亲问道,声音虚弱但清晰。

王明犹豫了一下,"姑姑送来的。"

父亲的表情立刻变得复杂起来,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王明读不懂的情绪。

"她来了?"父亲问。

"没有,只是让护士送上来的。"王明回答,然后补充道,"护士说她祝您早日康复。"

父亲沉默了片刻,然后指了指果篮,"把它拿过来,我看看。"

王明把果篮放到父亲床边的小桌上。这是一个非常精致的果篮,里面装满了应季水果:红润的苹果、金黄的梨、紫色的葡萄,还有一些橙子和猕猴桃,都是上等的品质。果篮上系着一个小卡片,王明打开一看,上面只写着:"愿早日康复。——王丽"

简短的八个字,却让父亲盯着看了很久,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爸,您...要不要吃点水果?"王明试探着问。

父亲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摸了摸果篮,"拆开看看。"

王明小心翼翼地拆开果篮外层的包装,把水果一一取出来放在桌上。苹果很大,皮薄多汁;葡萄颗粒饱满,色泽诱人;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喜欢的水果。

"姑姑还记得您喜欢吃什么。"王明不由自主地说。

父亲没有接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打着床沿,似乎在思考什么。

"明明,再仔细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父亲突然问道。

王明疑惑地又检查了一遍果篮,在最底部发现了一个被水果压在下面的信封。信封是米黄色的,没有任何标记。



"爸,这里有个信封。"王明拿起信封,递给父亲。

父亲的手微微颤抖,接过信封后却没有立即打开,而是握在手里,盯着它看了许久。

"爸,您不打开看看吗?"王明好奇地问。

父亲深吸一口气,"你帮我打开吧,我...有点紧张。"

王明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从里面取出一张折叠的纸。他把纸递给父亲,父亲缓缓展开。

04

就在王明的注视下,父亲看到信封内容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泪水不受控制地顺着面颊滚落下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