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何理解120条
第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仅从文字把它白话解的话,可以这么理解:太阳病本应当出现胃寒发热这些症状,但是患者,如今却出现的是自汗,没有恶寒发热,根据他的这个关脉细数,可以推断,这是之前医生误用了吐法所导致的变证。在得病一两天之后,误用吐法,就会表现为能感到饥饿却不能食,说白了就是没胃口。得病三四天之后误用吐法,会表现为不喜欢吃稀粥,总想吃冷食,早上吃进去的食物,到了晚上就会吐出来,这是医者误用了吐法所导致的变证,称之为小逆。因为这个病不严重,容易治疗,所以称之为小逆。
这条条文讲到了吐法,吐法是中医的治病八法之一。之前已经讲过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讲《伤寒论》条文之前,就讲到了中医的八法,已经详细的讲过,如果大家想仔细的了解的话,可以回过头听一下前面所讲的课。
吐法是古代中医常用的治病方法,但是现在已经很少用这个方法了,因为这个方法大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呕吐呕的难受。
吐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让患者呕吐,把胃和上焦的病邪和病理产物,比方说积食、痰涎、有毒之物等等,从口腔排出体外。吐法,是使胃气上行,进而吐出病理产物。但是根据《黄帝内经》,胃气它本来是下行的,胃以通为用,如果人为的让胃气上行,这叫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法是违背了胃气的生理特点,所以用吐法,是比较耗气的,尤其耗胃气。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这一段是指病人本来是感受太阳病,应该会恶寒发热,如果说是太阳伤寒就用麻黄汤,太阳中风就用桂枝汤。但是现在这个病人,自汗出,如果说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那情有可原,但是反不恶寒发热。这个反字用的好,重点强调了患者如今是已经没有表证了。因为没有恶寒发热了,所以说太阳病的表证,至少是不明显了。所以很显然,这里自汗出并不是桂枝汤证了。反而在脉象上出现了关上脉细数者,关脉可以指中焦,也可以说是脾胃。当然也有寸为上焦,关为中焦,尺为下焦这种平脉法。这里的关上脉细数,可以认为是中焦,可以认为是脾胃。既然中焦脉或者说脾胃脉,它出现了细数,精亏或者血虚都有可能出现细脉,而数就是快,快就是热,细数,就是阴虚而热。
比如舌红少苔,脉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的舌脉。现在的考试考纲,大学教材都这么说,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虽然说在临床当中舌红少苔,脉细数不一定就全部都是阴虚。
为什么脾胃脉会虚,有虚热呢?仲景判断以医吐之过也。过就是错误、过错的意思。仲景根据这个临床表现和关上脉细数者推断,这是医生误用了吐法来治疗太阳病所产生的后果。
吐法是人为的调动了脾胃的气血逆行,气机上逆,就会出现正邪交争比较激烈,因此可以导致患者出汗。出汗,一种情况是表邪可能随汗出而解,也有可能是有一部分邪气随汗出而解,另外一部分邪气因为胃气虚而入里。因为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尤在泾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胃虚就有一部分表邪很有可能会乘虚入里。所以说表邪是没有了,但是没有的可能性是,要么随汗出而解,要么趁呕吐之后,气随津脱,胃虚而邪陷于里。邪陷于里,它就可以进一步的对胃产生伤害,甚至产生虚热。
吐后得汗,太阳病随汗而解,是因为吐有发越的作用,与太阳病向外之机相类似,所以它是有可能的。呕吐就会伤胃津,胃津液就不足,所以会胃阴亏损,而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气随津脱,胃气也会虚,出现了胃的气阴两虚,因此关上脉细数。
接下来重点就是根据不同时间段误用吐法之后,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也就是说在太阳病的初期阶段,不能把一二日就看成数字,可以把它理解成初期阶段。在太阳病的初期阶段误用了吐法,患者虽然脾胃受损了,但是是一个轻度受损,因此还能够感觉到饥饿,只是觉得自己没有胃口,吃不进饭。这说明胃气轻度的被损。
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也就是说到了太阳病的中期阶段,病程就稍微长一点了,胃气就不如以前了,因为在太阳病出现的时候,人体会调动体内的正气出表,来抵抗外邪,因此胃的正气已经有一部分调动到表面来抵抗外邪了,已经有几天了,那么它的正气会稍微损伤一些,也就是在三四日的时候,基础体质已经比得病一二日时,要稍微差一些。这个时候再用吐法来误治的话,本来脾胃气就已经因为正邪交争而有所损伤,这个时候再误用吐法,强行调动胃气来上逆,这样对胃的损伤就更严重。
气虚为阳虚之渐,气虚久了会变成阳虚。本身就气虚,再用了吐法,就会导致胃阳虚,而同时又有胃阴不足,所以这个时候,其实是胃阴阳两虚。胃阴阳两虚,它就会表现出相反的临床表现,或者说表面上看起来相反的临床表现。比如不喜糜粥,喜吃冷食。为什么喜吃冷食?因为它胃阴虚了,体有虚热,有虚热就会产生了想吃冷食的假象,但是吃了之后,又因为它胃阳不足,运化失司,根本就吸收不了,消化不了这些食物。
消化不了,这些食物在肚子里面,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吐出来了,就早上吃的,晚上就会吐,晚上吃的,第二天早上就会吐,这个叫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朝食暮吐也好,暮食朝吐也好,治起来难度不大,所以重点说以医吐之所致者,此为小逆。就是这种误治所产生的过失,逆就是过失,问题不严重,还可以治,却没有给方。没有给方,是不是仲景在吹牛?这是个小问题,大家不要惊慌,这是以医吐之所导致的,因此不严重。那该怎么医治?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并没有给出方药,但是在《金匮要略》里面发现仲景已经给出了方药。
《金匮要略》里面说:朝食暮吐,此为寒,当温之。《金匮要略》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里面,在关于胃反的这一节里面,说: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说明这里完全可以用大半夏汤来治疗。大半夏汤是用生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240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这里重用了生半夏降逆止呕,用人参来温养胃气。用白蜜与半夏相用,第一是制约了生半夏的毒性。第二,白蜜与人参相伍,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这样就可以达到,辛而不燥,补而不壅,大半夏汤是治疗虚寒胃反的经典方药。
说和蜜扬之240遍,不一定是要240遍,239遍也没问题,241遍也没问题,这里主要是告诉你,要将水和蜂蜜充分搅拌均匀。
既然这里讲到了呕吐,而且还说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是在这里,我不得不扩展一下知识点。如果仲景没有说这句话,那绝对不是小逆,可能非常严重,甚至致命。为什么?因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如果出现在癌症晚期病人的身上,那是很常见的,我在临床当中见过很多。可能是由于肾阳不足,或者胃阳已经是亡阳了,胃阳或者肾阳虚到一定极点的时候,一样会出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那些人是有生命危险的,绝对不是小逆,不是一点小的过失。但是如果说是一个太阳病误用了吐法,反而出现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话是小逆,用大半夏汤就可以解决。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如果说是胃阳虚或者肾阳虚特别严重的,出现的这一些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话,那就要用四逆汤,大半夏汤可能已经搞不定了,用四逆汤还不一定能搞定,仅仅只是对了证而已,有没有效那还不得而知。这个时候就要用四逆汤,甚至吴茱萸汤等等来合用了。当然也可以把大半夏汤或者小半夏汤等等联合运用,看有没有可能有转机。
那种特别严重的癌症晚期病人或者是尿毒症晚期病人,属于寒证的,都有可能出现。
如果是热证的话,那就是食入即吐,吃进去立马就吐出来。食入即吐的话,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也有方剂。在这里我们复习一下,因为《金匮要略》我在喜马拉雅早就讲完了。
《金匮要略》里面治疗湿热的条文,说: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又说:干呕而逆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重点说的是大黄甘草汤,它治疗食入即吐。至于由于肝胃虚寒的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以及寒饮停胃的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等等。这些治疗呕吐的我就不一一说了,因为今天的重点讲的是朝食暮吐。
02
治疗呕吐的方剂
既然这节课已经讲到了呕吐,那么把后世医家对于呕吐的各种时方也跟大家介绍一下。
呕吐如果是外邪犯胃的话,可以用藿香正气散,也就是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液。
如果是饮食停滞,可以用保和丸。保和丸现在也有中成药。食物停在胃脘部或者胃肠不消化的,引起的呕吐可以用保和丸。
如果是痰饮内阻,出现了呕吐,而且感觉是呕吐清水痰涎的这一种,甚至胃中振振有水声的,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来加减。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都是经方,都是《伤寒论》的方,小半夏汤是《金匮要略》方,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的方。
如果是肝气犯胃,每遇情志失调而出现呕吐,这个时候可以用后世医家的左金丸和《金匮要略》里面的半夏厚朴汤合在一起,加强化痰。
如果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比如说是怠倦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这种脾胃虚寒的话,可以用理中汤来加减。理中汤也好,理中丸也好,也是医圣仲景的方子。
如果胃阴不足引起的呕吐,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个时候可以用麦门冬汤来加减。
孕妇怀孕引起的呕吐,如果是脾胃虚弱的话,可以用香砂六君丸。
如果是偶尔发热的少阳病,可以用小柴胡汤。
关于治疗呕吐的经方,以后在《伤寒论》里面还要重点讲到的,在这里,就不多展开了。
至于有的医家他解读的,我估计反问他两句,他就懵了。有的医家把一二日吐之者和三四日吐之者理解成吐了一两天,接着又吐了三四天。吐法可以吐这么久,让他一直吐吗?是这么理解的吗?用了一次吐法之后还连续用四天吗?可想而知,把一二日吐之者理解成吐一两天,三四日吐之者用吐法吐三四天,完全把这个误治的医生当傻子。他已经误用了吐法来治疗太阳病,他已经错了,但是最起码他还是个医生吧?常理还是懂的,怎么可能翻译成第一天吐,第二天再用吐法,于是就出现了腹中饥,口不能食。接着他第三天再用吐法,第四天再用吐法,结果就出现了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有这样理解的医家,说实话,实在是不敢苟同。
如果真有医家误用了一次吐法,还连续用四天吐法的话,那他已经不是医生了,那他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