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的酸笋,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昆明遇上广西鸡,正如你也很难想到,这款看似寻常的酸笋炒鸡,能从一个小村子火到省会城市,而且一火20多年。

这个酸笋鸡,不仅有一锅美味,更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1785

文 | 张冬



一间藏在村子里的火锅店

当地人吃了23年

如果去昆明,问起当地人哪家火锅好吃,外向型的吃货会如数家珍,内向型的则会字斟句酌地说几个,然而,无论内向人还是外向人,总有几家火锅店的名字,会同时出现在他们口中。

读书铺酸笋鸡,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铺酸笋鸡

读书铺是个村子,关于村名,有个神奇的故事。

古时,一对父子某天出门游玩,逛到某驿站附近的一条溪流处,父子二人玩起水来。

溪边有两块巨石,大到能躺人,一石上写“醒石”,一石上写“睡石”,玩得疲倦,父子二人分别躺倒两块石上歇息,朦胧中,二人熟睡,不多时,父亲醒来,但儿子依旧长睡,待到天黑,也不见醒,父亲着了慌,恰巧一位樵夫路过,告诉父亲,你躺的是醒石,所以睡一会儿就醒来,儿子躺的是“睡石”,所以不醒,你把他放到醒石上即可。

父亲依言而行,不多时,儿子醒来,奇怪的是,醒来就喊着要读书,父亲也未多想,谢过樵夫便回家去,自此后,儿子读书下笔犹如神助;十几年后,儿子到科举年龄,考运一路畅通,蟾宫折桂,竟中了状元,再后来,驿站周围渐渐有人建屋而居,形成村落后,当地人就给村子取名“读书铺”。

故事的真假,不必追溯与深究,因为中国的民间故事,总是充满各种隐喻和百姓的发愿。

曾治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觉新奇,当然,当时的他没想到,自己竟会和“读书铺”三个字绑在一起二十多年。



◎开在村子里的老店


2002年时,曾治凯来读书铺游玩,听当地村民说,一家酸笋鸡的火锅店挺好吃,遂前往。

这家火锅店是一对老夫妻所开,主打酸笋鸡火锅,附带卖些小吃之类,店不大,只有9张桌,无甚装修,更谈不上服务,但生意很火爆,很多人常会开很远的车来。

客人点完餐后,老人会将新鲜的鸡肉倒入客人面前的大铁锅里,现场炒制,并不避人地放一些配菜调料之类,脆嫩的酸笋配上新鲜的鸡肉,有种像是从传说里扑面而来的感觉,吃完鸡肉后,兑入高汤,客人就涮一些洗得极干净的鲜蔬吃。

于是,同其他顾客一样,曾治凯也成了这家酸笋鸡的常客。

山中岁月容易过,人间繁华一千年。这个藏在村里的火锅店,如同隐居的绝世高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看花开花落,任何时候见它,都给人以安心感。

当然,时间并不会在这个小村子停留,开店的老夫妻,渐渐年岁大了,曾治凯留意到,老人翻炒鸡肉的动作,在渐渐变得迟缓,而一个念头也在心中渐渐升起,随后变得愈加炽盛。



◎读书铺产品


直到八年后的2010年,在一次用完餐后,曾治凯对老夫妻说:

“您二老年岁大了,不如把店盘给我吧,我想让这家店更长久地开下去,我好好经营,让更多人尝到二老的手艺。”

老夫妻早已熟识了这个经常来吃火锅的年轻人,见他诚恳,几乎没做作多想,就将店交给曾治凯。

学成后,曾治凯问老人还有什么需要注意,老人只说,做好菜,好好过日子。

曾治凯接手后,开始扩店,将一个不足百平的店面,扩大到400平,这下子,顾客更多了。



现场炒制,天然香料,这锅酸笋鸡

全年龄段顾客“通吃”

酸笋鸡的历史,由来已久,是云南人常吃的美食之一,尤其是滇南地区的老百姓,可谓“一日不吃,思之若狂”。

当然,美食这东西,千人千味,不同厨师做的不同,不同顾客喜好不同,究竟是好是坏,还须市场评定——只要顾客愿意买单,就是好产品。

接店后的曾治凯,一比一复刻了老味道,因为环境好,服务跟得上,生意越来越火,不过,对于很多客人来说,跑一趟确实麻烦,于是,有人跟曾治凯说,你不如在昆明再开个店,我们也方便些。

这个问题,曾治凯不是没想过,每天来吃的客人,多是附近村民,如果搬走,确实有点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意思,思考了整整两年,曾治凯决定,去昆明开分店,但老店保留。(后来石安公路扩建,老店搬去了太平镇)



◎越来越好

2012年,一家叫做“读书铺酸笋鸡”的火锅店,在昆明开业,当时还有很多顾客跑上门问:

“你们以前的店,是不是开在一个小村子里?”

虽然是第一次在昆明开店,但顾客可不都是第一次来,积攒多年的群众基础,让曾治凯很有底气。

在昆明开店,不同于村里,毕竟,城里人更讲究,不仅要口味好,其他素质也得过关。

无论如何,读书铺酸笋鸡算是扎开了架子,沿袭的仍是过去的做法——鸡现炒,秘制底料,且分量极大。

至于调料,曾治凯也在不断优化,像火锅料,是由17种天然香料按照一定比例组成,没有任何人工添加剂成分

以前做酸笋鸡,都是活鸡现杀,后来开店多了以后,改为下午两点宰杀,直接送到各个店里,火锅店一般是晚六点上客,把鸡提前处理好,不至于让客人等太久。

读书铺所用酸笋,来自哀牢山,当地(新平县)百姓腌制酸笋的历史有数百年之久,新平海拔低,气候炎热,物产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人喜食腌菜酸物,这一民俗在当地县志中也有迹可循。

新平的酸笋口感脆嫩,风味独特,搭配鸡肉更是别具一格。



◎产品一角

对于鸡肉,刚开始时,曾治凯用的是昆明的“土杂鸡”,后来改用广西的“黄脚鸡”,因为这种鸡肉的口感更滑嫩新鲜,而且体格更大,一只黄脚鸡大约六七斤左右,炒出一大锅,可供四五人食用,价值感拉满。

因为鸡肉好吃,调料健康,味正而健康,来读书铺吃酸笋鸡的客人“上至七八十,下至七八岁”,全年龄段通吃,而且人均五六十元的消费,在消费分级的当下,顾客更有超值体验。

日子久了,曾治凯慢慢觉得,在城里开店跟在村里开店,没什么区别,昆明这座充满慢生活气息的城市,有一种能让时光变慢的魔力,身处其中,几乎感受不到时间在走,拓店,也在可有可无之间。

曾治凯认为,工作是服务于生活的,时机成熟自然拓店,不成熟,也不强求。

在读书铺酸笋鸡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年老员工,相处得像家人一般,老板“佛系”,他们也没太大野心,工作时卖力,休息时就尽情享受生活。



◎很有格调

读书铺能火爆二十多年,曾治凯说,团队稳定,上下一心,是最大的原因,“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大环境对个人和品牌的影响,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产品是核心,团队是关键,主理人的思维是决胜点。

确实,我们不能每次犯错,都把锅甩给大环境,况且,大环境跟我们也不是很熟。

在火锅行业连锁化进程加快的当下,能耐着性子开慢店的人,都是狠人,因为他要面对各种诱惑而不起心动念,面对乱花渐欲而专注当前,这种定力,反而能以慢打快,开一家成一家。

这些年来,曾治凯也见到很多外地品牌进驻昆明,但不多久,便败北撤店,每每看到歇业的餐厅,他都会想起当年老人的话,“做好菜,好好过日子”。

以前,曾治凯觉得,这两句话是因果关系——做好了菜(客人多了),日子就会过好;现在,曾治凯觉得,这两句话是并列关系——菜要做好,日子也要过好。

不用工作绑架自己,工作起来才会更有热情和活力,曾治凯说,昆明又叫“春城”,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春天里,还能有什么不痛快?

昆明的餐饮业态和火锅业态,跟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太相同,不仅仅是产品服务和体验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或许能启发火锅老板们的新思路。

3月12~14日,火锅餐见城市品牌游昆明站,正式开启,探访品牌除了爆火二十多年的读书铺酸笋鸡,还有城市花园泰式冬阴功火锅、云山雀鲜舂鲜货火锅、泰大方泰式小火锅、忠磊家酸菜牛肉火锅、尚呈石锅菌火锅、四海一家·土锅大头鱼等品牌,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探访老街、品尝昆明烧烤、考察当地工厂云象花园食品以及参观充满奇异鲜物的菜市场

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