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家乡美食,你会想起什么?在南京浦口,有这样一名“85后”新农人,她叫王艳萍,名校毕业后,辞掉白领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回到柴火灶上,用一锅锅五香牛肉“卤”出“美味人生”。她不仅将父辈的手艺传承了下去,还将美味带给千家万户。
白领辞职回乡学手艺,“卤”出“美味人生”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王艳萍忙得不可开交。“谁让她家的卤牛肉好吃呢?”顾客的话让王艳萍开心不已,也让她坚信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2008年,王艳萍从河海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便进入企业工作。3年后,她辞职回到家乡南京浦口,决心将自家祖传的五香牛肉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小时候只要一放假,我就会在店里帮忙。”跟在父亲的身后,从挑选牛肉到调配香料,再到最后放入锅中,在柴火灶上进行卤煮,这是独属于王艳萍的儿时记忆。“刚开始,家人不太同意我回家接手这门手艺,说是太苦太累。我觉得,我们家这么好的传统技艺如果不被传承下去,太可惜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品尝到我们家乡的产品。”
作为“新农人”,王艳萍深知品质的重要性。“我们家都是挑选肉质紧实的农村散养水牛肉,因此做出来的卤牛肉口味才好,让顾客忘不掉。”正是这份坚持,南京浦口桥林五香牛肉于2023年入选浦口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艳萍成为桥林五香牛肉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柴火灶台前,她凭借智慧与努力,“卤”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味人生”。
大IP加持,撬动特色产业“特”优势
“我对我们家牛肉的品质、口味很有信心,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品尝到。”王艳萍信心满满。凭借过硬的品质,她家的桥林五香牛肉被遴选进入浦口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浦食浦味”。
在“浦食浦味”这个大IP的助力下,桥林五香牛肉不仅销路更广,在品牌包装、品牌营销等方面也有了升级创新。王艳萍说,桥林五香牛肉成功申报非遗后,也让自家6代相传的百年技艺得到了认可,也让她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未来,我希望能够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进行创新融合,让桥林五香牛肉在品质、口味、包装上继续升级,走得更远。”王艳萍坦言,以前他们一直以线下经营为主,多是老客户回购,近两年也开始参与一些展销会、市集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家牛肉感兴趣,王艳萍也感到十分自豪:“对我来说,五香牛肉不仅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一份传承,是属于桥林人记忆深处的老味道。”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浦口区以“浦食浦味”为大IP,推出浦桥玉剑绿茶、星甸西甜瓜、后圩螃蟹、桥林茶干、永宁青虾等“品牌矩阵”,通过统一品牌推广、统一包装销售,拓宽区域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品牌化带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颇有成效。
通讯员 高金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