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这段故事,你如果读懂了,你就找到了自己的职场生存策略,哪怕你能力一般,但是,依然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原文】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始,参微时,与萧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
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译文】
公元前193年7月27日,曹参被封为相国,汉朝完成了第一次丞相的交替。
曹参继任,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论资历如果不是当初刘邦力挺萧何,曹参也可以跟萧何争一争丞相的位置。但是,萧何一走,曹参无论功劳、资历已经没人能挡住了,曹参的上位,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曹参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他在得知萧何领了盒饭的消息后,立刻告诉家人:赶快收拾行李,自信满满地说,自己马上就要入朝做丞相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朝廷使者便前来征召曹参前往长安担任丞相。
曹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打天下人家功劳第二,治理天下,一样有很大的话语权。
早年,曹参和萧何关系十分要好,二人不仅是同事,还一同追随刘邦,一文一武,堪称刘邦的左膀右臂。
后来,萧何做了丞相,两人的交往逐渐减少。直至萧何临终之际,他所推荐的继任者唯有曹参。
由此可见,尽管后来他们往来不多,但彼此都深知对方的能力。
曹参代替萧何成为相国后,并未对政务进行变更。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把火都没烧,全部依照萧何之前制定的规矩行事。
在选拔官吏时,曹参优先挑选那些质朴、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老实人,任命他们担任丞相属官。
而对于那些言语苛刻、专门务虚、文字苛刻、语言锋利且追求名声的官员,他一概排除在外。
安排好身边的工作助手后,曹参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政务。
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低级官员,看到曹参不理政务,都前来求见他,想对他提出劝告。
然而,这些人一来,曹参马上拉着他们喝酒。
喝酒时,这些人想找机会给曹参提建议,可曹参总是一个劲儿地劝酒,直到曹参喝醉。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机会开口讲话,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曹参在管理下属时,如果下属犯了小错,他往往会替他们隐瞒遮盖,绝不揪出来惩罚。因此,相府里一直平安无事。
【解读】
可以说,曹参深得“无为而治”的管理大智慧。
曹参的这段故事对我们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