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蔡几天前因头部外伤在当地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虽然没有因为外伤导致脑出血,但是不幸的是小蔡小脑发现了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小蔡父母带他来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脑血管神经外科黄昊医生接诊了小蔡,为了明确小蔡的小脑占位是肿瘤还是非肿瘤,如果是肿瘤,良性还是恶性,这决定小蔡手术治疗的范围,所以黄昊医生为小蔡开了头部核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半球的囊实性占位,考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见图1-2)。黄昊医生为小蔡安排了手术,肿瘤全切,最终的病理结果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小蔡好转后出院。
图1:头部核磁共振平扫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
图2:头部核磁共振增强显示病灶明显强化
脑血管神经外科黄昊医生介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儿童颅内最常见胶质瘤,肿瘤生长缓慢、边界较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90%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少数可见于中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临床上常见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视力下降或视野受损症状。好发于小脑、视交叉-下丘脑区(鞍区)、视神经和脑干,其次是丘脑,大脑半球(颞叶、额叶)、三脑室、脊髓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被列为 WHO 1级星形细胞瘤,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大于85-100%。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然而,切除的范围是一个关键因素,手术切除不完全的患者在术后的头几年可能会复发。虽然对放射治疗管理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特别是在不可手术、切除不完全或疾病复发的情况下,选定的患者可能受益于放射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放射医学中心 王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