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一位70多岁的奶奶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一测近视2300度。孙女称爷爷奶奶每天睁开眼就是玩手机,一直玩到深夜,爷爷更离谱,每天玩手机玩到一两点,家人劝也劝不动,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
先说结论:成年人依旧会患上近视,近视与年龄无关。
一些人在停止发育后依旧会出现近视。这种类型的近视被称为晚发近视。
晚发近视通常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大量近距离工作。
这就对应了老奶奶每天长时间玩手机的环境因素。
虽然8-13岁时近视的高发年龄,但是很大部分的近视患者在整个人生阶段,近视度数都会缓慢的进展。
有研究证实,观察样本中约有10%的近视患者在21岁之后度数依旧会上涨。
也有数据显示,成年后罹患近视的几率并不低。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视觉工作组证实,进入大学和军事学院的低度远视和正视者中,高达40%的人在25岁时可能发展成近视。
这个数据也佐证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高风险的因素。
眼保健知识中,有个很著名的20-20-20理论: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需要远眺20英尺(6米左右)的远处至少20秒。
这样做也是缓解近距离用眼产生的疲劳。
除外近距离用眼,缺少户外光照也是近视的高危因素。
从演化的角度来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甚至在工业革命之前,都是长时间在户外狩猎,耕种,早已适应自然界的光线和景深,而且自然界的光线是反射光而不是直射光,人的眼睛也进化的更适应这种光学。
(以上为个人推断,不保真)
科技时代高速,LED灯替代了传统白炽灯,智能手机出现了,这一切都改变了环境和用眼习惯。
上面这张图是常见光源的的光谱,上排从左至右是:阳光、白炽灯、荧光灯,下排从左到右分别是:卤素灯、冷色 LED 灯(高色温)、暖色 LED 灯(低色温)。
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
阳光的光谱最“丰富饱满”,各波长的分布连续且均匀。
这种光源对眼睛最友好。
那手机的光源光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测试了一下。
手机使用
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光谱结构很接近荧光灯,光谱很瘦弱,甚至都不如LED灯的光谱。
从这点推测,手机的LED芯片光源方案可能并不是太好。
而且,手机的屏幕尺寸对于电视和书本来说太过于小巧,字体也很小,为了看清楚,会不自觉的更接近手机屏幕,进一步加重用眼负担。
还有一个点,LED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光谱中深紫色波段的缺失,有研究称深紫色波段对于视力具有保护作用。
下面这个图是我使用的某品牌的全光谱LED灯,深紫色波段几乎没有。
而这张图是我使用的常规的LED灯,除了深紫色波段几乎没有,蓝色光波段也没做抑制。
综上所述,成年人并不是不会近视,而是相对青少年,几率相对低。
近距离用眼特别是使用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是近视高风险因素。
电子产品使用每天建议不超过2个小时,考虑到现在的工作方式,不现实,那至少保证每使用20分钟,远眺6米外至少20秒。
还可以进行热敷,蒸汽熏蒸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的方法。
感谢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