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娜仁颤抖着双手,展开那张泛黄的老照片。

"三十五年了,我找遍了整个内蒙古。"

"每个蒙古包,每个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脚印。"

"如今你就站在我面前……"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声音哽咽。

"可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01

1973年的春天,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空飘着绵绵春雨。十八岁的林浩穿着略显宽大的工作服,笨拙地赶着一群羊,在茫茫草原上寻找避雨的地方。远处,几顶蒙古包在雨幕中时隐时现,他不由加快了脚步。

这样的日子,对于一个湖南永州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恍如梦境。林浩清楚记得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下午,班主任拿着一纸通知走进教室,说高考取消了,大家要响应政府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梦想在那一刻支离破碎。

第二天,林浩就收到了去内蒙古插队的通知。他的父亲,一位中学教师,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母亲偷偷抹着眼泪,给他缝制厚实的棉衣。妹妹林小燕站在门口,眼睛红红地看着哥哥收拾行李。

"哥,你一定要写信回来。"这是林小燕送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来到草原的头三个月,对林浩来说简直是煎熬。春寒料峭的天气,刺骨的北风,陌生的环境,还有那些他完全不懂的牧民习俗。晚上躺在知青点的床上,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他常常辗转难眠。

好在队里的其他知青都很照顾他。老知青刘大哥教他识别草场,告诉他羊群的习性;李姐给他煮热乎乎的面条,说这是改善生活;小王手把手教他用蒙语打招呼。大家都说,林浩是他们见过最爱学习的知青。

这天下午,林浩赶着羊群出去放牧,没想到突遭大雨。羊群受惊,差点走散。他手忙脚乱地把羊赶到一处低洼地,衣服已经湿透了。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哎呀,这孩子都淋湿了!快进来,快进来!"

一个身材魁梧的蒙古族老人从最近的蒙古包里冲出来,熟练地帮林浩把羊群赶进羊圈。老人自我介绍说叫阿汗,是当地有名的牧民。

"爸爸,我去拿毛巾!"清脆的声音从蒙古包里传出。一个身着蓝色蒙古袍的姑娘小跑着出来,乌黑的长发编成两条整齐的辫子,脸庞白净,眼睛明亮如星。

"我叫娜仁,你是新来的知青吧?"姑娘递过毛巾,笑容温暖真诚。林浩点点头,接过毛巾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意。

蒙古包里,阿汗的妻子乌兰已经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奶茶。这是林浩第一次走进真正的牧民家庭。蒙古包内部整洁明亮,中间是一个铁制火炉,炉子上煮着奶茶。四周摆放着精美的家具,墙上挂着色彩艳丽的蒙古族服饰。

"来,喝口奶茶暖暖身子。"乌兰递过一碗奶茶,"你们知青不容易,离家这么远。"

林浩接过奶茶,香浓的味道让他想起了家乡。娜仁坐在一旁,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文质彬彬的南方知青。她发现林浩的手很白净,一看就知道从前没干过重活。

02

"你们湖南是不是很热闹?"娜仁突然问道。

林浩放下碗,眼睛一亮:"是啊,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街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是卖年货的摊位。我最喜欢油粘粽子的味道,还有辣椒炒肉……"

说起家乡,林浩滔滔不绝。娜仁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发出惊叹。阿汗和乌兰也饶有兴趣地加入谈话,询问南方的风土人情。

雨停了,阳光透过蒙古包顶部的天窗洒进来。林浩站起身要告辞,娜仁跟着走出来:"明天你还来这片草场放羊吗?"

"应该会来。"林浩回答。



"那我教你认识草原上的花草,"娜仁开心地说,"这里的花可多了,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故事。"

回去的路上,林浩的心情异常轻松。远处的草原在雨后显得格外碧绿,天边的彩虹横跨天际。他第一次觉得,这片陌生的土地也有着自己的美。

从那天起,林浩常常带着羊群来到阿汗家附近的草场。娜仁总会像约定的那样,教他认识草原上的一草一木。她告诉他,这种紫色的小花叫草原百合,那种黄色的叫金莲花。她还教林浩用蒙语说这些花草的名字,耐心地纠正他的发音。

慢慢地,林浩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片草原。他喜欢清晨的露珠在草尖上闪烁的样子,喜欢午后阳光下羊群悠闲吃草的景象,更喜欢听娜仁用甜美的声音讲述草原的传说。

他开始用带来的笔记本记录下每一天的见闻。本子上不仅有草原上花草的名字,还有他画的简单素描:一朵盛开的野花,一只觅食的羊羔,远处的蒙古包。有时,他也会写下一些即兴的诗句。

阿汗和乌兰都很喜欢这个懂礼貌的南方小伙子。每次林浩来,乌兰总要准备些可口的点心。阿汗则喜欢跟林浩聊天,说说草原的变迁,聊聊放牧的经验。

春天就这样在相处中悄然过去。草原的夏天姗姗来迟,带来了漫山遍野的鲜花和温暖的阳光。这是林浩第一次感受草原的夏天,一切都令他着迷。

盛夏的草原上,野花竞相开放。林浩和娜仁的感情,也如同这些绚丽的花朵一般,在温暖的阳光下悄然绽放。

03

这天,林浩特意早早地来到草场。他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自制的诗集。这是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里面不仅有他创作的诗歌,还配上了素描插画。每一首诗都记录着他在草原上的感动,每一幅画都倾注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娜仁,这个送给你。"林浩有些腼腆地递上诗集。

娜仁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献给草原上最美丽的姑娘"。她的脸瞬间红了,但依然忍不住往下看。

"这些都是你写的?"娜仁惊喜地问,"字写得真好看!画也画得真棒!"

林浩笑着解释:"我把这几个月在草原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在里面了。你看这首《夏日牧歌》,就是写你教我认识野花那天的情景。"

娜仁坐在草地上,一页一页地看着。微风吹起她的辫子,也掀动着诗集的书页。她突然站起来,开心地转起圈来,辫子在阳光下划出美丽的弧线。



"林浩,你给我读读这首诗好吗?"娜仁指着其中一页说。

林浩清了清嗓子:"草原如歌,骏马奔腾;牧羊姑娘,辫子飞扬。永远不老的,是草原的风;永远不变的,是少年的心。"

"真好听!"娜仁由衷地赞叹,"我要把这些诗都背下来。"

从那天起,这本诗集成了娜仁最珍贵的宝贝。每天晚上睡前,她都要翻看几页,慢慢地,她真的把里面的诗都记住了。

阿汗看在眼里,心里却不免有些担忧。一天傍晚,他把林浩叫到蒙古包外面:"浩子,你是个好孩子,这段时间我都看在眼里。不过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将来的路……"

林浩认真地说:"阿汗叔,我明白您的顾虑。我对娜仁是真心的,我会对她好的。"

阿汗深深地看了林浩一眼:"你年纪轻,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林浩坚定地回答:"阿汗叔,您放心,我不会辜负娜仁的。"

阿汗叹了口气,拍拍林浩的肩膀。他知道年轻人的承诺总是充满热情,但生活往往比诺言更复杂。

夏天过去,秋天来临。金黄的草原延伸到天边,成群的大雁往南飞去。这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也是最忙碌的时节。林浩和娜仁一起参加打草,准备过冬的储备。

有时,他们会骑马到远处的草场。娜仁教林浩骑马的技巧,笑话他第一次上马时手足无措的样子。渐渐地,林浩也能熟练地驾驭马匹了。

"你知道吗?"有一次娜仁对林浩说,"草原上的人相信,一匹马认可了你,就会永远记住你。"

林浩望着远方:"就像人的心一样,认定了一个人,就会永远记住。"

娜仁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她知道林浩说的是什么意思,心里甜丝丝的。

04

草原的秋天特别短,转眼间寒风就开始呼啸。冬天的草原银装素裹,蒙古包里的火炉永远热着。这时候,林浩常常到阿汗家里喝奶茶,听乌兰讲草原的故事。

有一天,大雪纷飞,林浩和娜仁在蒙古包里烤火。娜仁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草原上开满了花,你骑着白马来找我。"

林浩看着娜仁的眼睛:"等开春了,我真的骑白马去接你。"

娜仁低声说:"你保证?"

"我保证。"林浩郑重地说。

谁知道命运总爱开玩笑。1977年初,一个震撼性的消息传来:高考要恢复了!这个消息像一声春雷,在全国知青中间炸响。

林浩站在及膝的积雪中,望着远处起伏的山丘,内心充满矛盾。他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

娜仁知道这个消息后,很久都没有说话。她默默地收拾着羊圈,像往常一样忙碌,但林浩看得出她的心事重重。

"娜仁,我……"林浩想解释什么。

"你要回去。"娜仁打断了他的话,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的,你一直想上大学。"

"等我考上大学,一定回来找你。"林浩握住娜仁的手,"我保证。"

"好,我等你。"娜仁强颜欢笑,"你一定要记得回来看看。"



分别的那天,整个草原都笼罩在刺骨的寒风中。阿汗一家人来送林浩,娜仁站在蒙古包前,目送着林浩远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际。她的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诗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三十五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草原依旧,深情永存,只是人事全非。

2012年的秋天,湖南省会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近的小巷里。已经退休的林浩像往常一样在街边散步。六十多岁的他,鬓角已经斑白,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然清澈。

一个飘着浓郁羊肉香气的小摊引起了他的注意。不是因为香味,而是摊位上贴着的一张泛黄的寻人启事。启事上的黑白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那个年轻人的样子,分明就是他年轻时的模样。

林浩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仔细看着启事上的文字:寻找1973年至1977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插队的知青林浩,老家湖南永州……照片下方还附着一行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