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体检查出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早期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部分患者有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等不典型的症状 。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怎么才能把肝脏里面的脂肪清一清呢?下面这两个中成药或许能帮上您!
2个中成药
中医认为脂肪肝形成的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1.三七脂肝丸
三七脂肝丸主要由三七、莪术、云山楂、泽泻、菊花、荷叶、白芍、白术、菟丝子、赤芍、青皮、蜂蜜(炼)等多种中药组成。
其中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莪术可破血行气;云山楂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泽泻有利水渗湿之效;菊花、荷叶有清热化湿等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浊、祛痰软坚等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浊阻滞所致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同时降低血脂水平,如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对脂肪肝及其伴随的高脂血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化滞柔肝颗粒
化滞柔肝颗粒主要由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等组成。
茵陈可以清湿热,退黄疸;决明子可以清肝明目、利水通便;大黄来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泽泻、猪苓利水渗湿泄热;山楂可以活血化瘀、行滞消积;苍术、白术、陈皮来理气调中,补脾益胃;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来滋肾柔肝,清热泻火;柴胡可以疏达肝气;瓜蒌可以涤痰散结;小蓟凉血祛瘀,解毒利湿;甘草使得诸药调和。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起到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讲究辩证,以上中成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还请立刻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