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支书马根生喝了口茶,眯着眼睛对我说:"小黄啊,你这几年在咱村干活勤快,人品也不错,要不……你看看咱们队长家哪个闺女合你眼缘?"
这话差点没把我给呛着,我哪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知青,竟然摊上这样的事。
01
那是一九七零年的早春,天还冷得厉害。我和其他几个知青挤在卡车的后斗里,大伙儿肩并着肩,互相取暖。生产队给咱们每人发了个黑棉袄,倒也不算太受罪。
卡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了整整一天一夜,直到看见村口那棵遮天蔽日的老槐树,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
"到咧到咧,这就是长青村了!"司机师傅一边打方向,一边回头冲我们吆喝。
槐树下站着几个社员,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蓝棉袄,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腋下还夹着个公文包,一看就是个当家人。
"同志们好啊,欢迎来到长青村!"他笑呵呵地走上前,"我是村里的大队长,姓黄,你们叫我黄队长就成。"
我们几个知青赶紧站直了身子,规规矩矩喊"黄队长好"。轮到我自我介绍时,说出自己也姓黄,黄队长眼睛一亮。
"这可真是缘分!"他拍着我的肩膀,"小伙子叫啥名字?"
"我叫黄小明。"
"好名字啊!"黄队长更高兴了,"这样,你就住我家吧。"
其他知青都被分到了社员家,我就这样成了黄队长家的住户。到了他家我才知道,原来黄队长是个鳏夫,他爱人五年前得病走了,家里就他和三个闺女。
大闺女黄巧玲二十岁,是村里的妇女队长,瓜子脸,大眼睛,整天忙里忙外,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干练劲。
二闺女黄巧花十八岁,在生产队记工分,模样俊俏,说话做事都有分寸。
小闺女黄巧梅十六岁,在村小学教书,性格文静,最像她娘。
刚住进队长家那会儿,我还真有些不自在。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黄队长待我跟亲儿子似的。
"小明啊,这红烧肉可是巧玲做的,你尝尝。"黄队长夹了块肉放我碗里,"你这从城里来的,得多补补。"
"队长,您太客气了。"我不好意思地说。
巧玲在一旁笑道:"爹,您就别总夹了,小明又不是三岁孩子。"
这闺女说话做事就是利索,一点不扭捏。在村里当妇女队长,带着一帮婶子大娘干活,人家都服她。队里开会,她总是坐在前排,一手拿着小本子,一手握着铅笔头,记得可认真。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跟着队里的社员干活,地里种啥都学。开始时候笨手笨脚的,经常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有一回犁地,我连着打了几个趔趄,差点摔倒。巧玲正好路过,她也不笑话我,过来手把手教我。
"你这样握不对,得这么攥着犁把,身子往前倾。"她声音沉稳,"得会使唤,你光使劲不行。"
这一教还真管用,我很快就上了手。村里人都夸我:"这娃子有心劲,肯学。"
02
转眼五年过去,我从刚来时那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能干的庄稼把式。原本跟我一起来的知青,大多都通过招工回城了,就剩下我和李大勇、张建国。
这天傍晚,我正在院子里劈柴,就听见黄队长在屋里喊:"小明,进来说话。"
进了屋,看见老支书马根生也在,两个人正喝着茶拉呱。我刚要打招呼,老支书就开口说了那番话。
"队长,这......这不合适吧?"我顿时手足无措。
黄队长把茶杯往桌上一放:"有啥不合适的?你看看我们家三个闺女,巧玲、巧花、巧梅,哪个都可以说亲了。你要是愿意,看上哪个都成。要我说啊,巧玲最大,性格也稳重,跟你最般配。"
"可不是嘛。"老支书也帮腔,"巧玲在妇女队干得好,这闺女不错。"
我更加不知所措,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这些年在长青村,巧玲待我确实不错。她心细,知道我爱吃啥,每次割麦子都给我单独做凉面,可我从来没往那方面想过。
"队长,您让我考虑考虑。"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行,你慢慢想。"黄队长很是通情达理,"不过也别想太久。要说巧玲这闺女,那可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前两天,公社会计科的张科长还托人来提过亲呢。"
回到自己屋里,我怎么也睡不着。窗外月光透进来,照得屋子亮堂堂的。我听见院子里有动静,轻手轻脚地起身看了看。
巧玲正在院子里收衣服。这些年,她一直帮我洗衣裳。刚开始我不好意思,她却说:"你一个人在外头,这点事儿算啥。再说了,你天天在地里干活,衣服都是泥,得用力搓。"
月光下,她麻利地抖开衣服,动作轻快。这些年,她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扎着大辫子的姑娘了。村里人都说她像她娘,不光模样像,连带着那股子干练劲都像。
第二天一早,我找到了李大勇和张建国商量。
"这还用想?"李大勇一听就急了,"队长家的闺女,那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的。你小子要是不要,我替你要了。"
张建国却说:"小明,你得想清楚。要是娶了队长家的闺女,这辈子就得在村里扎根。你可想好了?"
我被这话说得一愣。是啊,要是娶了巧玲,那就意味着我得在村里一辈子了。可我从小在城里长大,虽说这些年农活干得顺手,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城里的日子。
03
正巧这时候队里分下来探亲名额,我赶紧报了名。黄队长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特意给我多批了三天假。
"回去好好看看,顺便跟家里商量商量。"黄队长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是个实在孩子,叔看得出来。"
临走那天,巧玲给我包了些花生糖,还有几个咸鸭蛋。
"这是我自己腌的,你带回去给叔叔阿姨尝尝。"她把东西递给我时,眼睛有点红,"你......你早点回来。"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她待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可是......
一路上,我脑子里乱糟糟的。回到城里,一进家门就看见我娘正在做饭。屋里还是那个样子,破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小明回来啦!"娘放下手里的活计,上前拉着我上下打量,"这些年在农村,吃苦了吧?"
我摇摇头:"不苦,队长他们待我可好。"说着,我把巧玲包的花生糖和咸鸭蛋拿出来,"这是队长家大闺女做的,让我带回来给你们尝尝。"
娘接过去,眼睛一亮:"这手艺不错,包得严实,腌的鸭蛋也是正经好手艺。"
等我爹下班回来,我就把队长的提议跟他们说了。
爹听完直皱眉头:"不行,这可不成。你爷爷那一辈就是工人,你爹我也是工人,好不容易盼着你能有个出息,怎么能让你一辈子在农村种地?"
"可队长家闺女......"娘想说什么。
"你少说两句。"爹瞪了娘一眼,"队长家闺女再好,也改变不了要在农村过一辈子的事实。小明,你可得想清楚了。"
就在我和爹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