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夜幕低垂,北京协和医院的走廊上回荡着护士们匆忙的脚步声。
72岁的海霞坐在诊室外的长椅上,双手紧握,眼神中透露着焦虑和期待。
她的目光不时瞥向诊室的门牌号:陈京生主任医师。
这个名字让她心跳加速,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47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在油灯下轻声呢喃:"京生,妈妈给你取名京生,希望你将来能到北京去..."
海霞从未想过,命运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将她带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回想起这段不寻常旅程的开端。
01
几个月前,海霞还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每天清晨,她都会到小区的公园里跟老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然后买些新鲜蔬菜回家做饭。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直到那天早上,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她的例行晨练。
"妈,你这咳嗽好几天了,该去医院看看。"女儿小梅一脸担忧地说。
海霞摆摆手,"没事,可能就是着凉了,喝点热水就好。"
但小梅坚持不肯罢休,"您年纪大了,可不能大意。我陪您去做个全面体检吧。"
在女儿的坚持下,海霞勉强同意了。体检当天,她穿上一件素雅的碎花衫,和小梅一起来到了社区医院。
"海霞阿姨,您平时有什么不适吗?"年轻的医生翻看着她的体检报告问道。
海霞笑着摇头,"就是有点咳嗽,其他都挺好的。"
医生皱了皱眉,"您的肺部CT显示有小结节,建议您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海霞心上。她强装镇定,但握着报告的手却微微颤抖。
回家的路上,小梅一直在安慰母亲,"妈,别担心,可能只是良性的。我们去北京找个好医院复查一下。"
海霞点点头,目光却变得恍惚。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云南。
1969年,18岁的海霞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知青来到了云南的一个偏远山村。刚到村里时,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和不适应。高耸的群山仿佛将这个小村庄与外界隔绝,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
第一天下地干活,海霞就出了洋相。她笨拙地握着锄头,不知该如何下手。队副张凯看不下去了,走过来厉声批评:"你这个城里娇小姐,连锄头都不会使,来这里干什么?"
海霞涨红了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插了进来:"张队副,她刚来,不会很正常。我来教她吧。"
海霞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正朝她微笑。他接过海霞手中的锄头,耐心地示范着如何使用。
"我叫陈强,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我叫海霞。"海霞小声回答,心里对这个热心的小伙子充满了感激。
从那天起,陈强成了海霞在村里的引路人。他教她如何插秧、除草,如何辨认村里的各种植物。在陈强的帮助下,海霞渐渐适应了艰苦的农村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霞和陈强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常常一起在田间劳动,一起在月光下散步。陈强会给海霞讲述村里的传说故事,海霞则会给陈强唱一些城里流行的歌曲。
终于有一天,陈强鼓起勇气向海霞表白。"海霞,我喜欢你。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小伙,但我会用一生好好待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海霞看着陈强真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点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02
在村民们的祝福声中,海霞和陈强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新婚之夜,陈强握着海霞的手,眼中满是柔情:"海霞,我会永远爱你,保护你。"
婚后不久,海霞怀孕了。十月怀胎,她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看着怀中的婴儿,海霞和陈强喜极而泣。
"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陈强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小脸蛋。
海霞想了想,说:"就叫陈京生吧。希望他将来能到北京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陈强笑着点头,"好名字。京生,爸爸妈妈都希望你能有出息。"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陈京生满月不久,海霞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她的父母被平反了,她可以回北京了。
这个消息让海霞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她既为父母重获自由而高兴,又不忍心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陈强看出了妻子的犹豫,他握住海霞的手说:"海霞,你回北京去吧。那里能给你更好的生活,也能给京生更好的未来。"
"可是..."海霞欲言又止。
陈强坚定地说:"我和京生会等你。等你安顿好了,就接我们去北京。"
就这样,怀着对未来的期待,海霞带着不舍离开了云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
海霞抱着年幼的陈京生,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她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丈夫的思念。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安顿下来,然后接陈强和京生到北京团聚。
然而,现实并没有如海霞所愿。回到北京后,她发现父母的处境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虽然已经平反,但多年的牢狱之灾让他们身心俱疲,需要海霞的照顾。更让海霞意外的是,父母对她在云南的婚姻持强烈反对态度。
"那个乡下人能给你什么未来?"父亲严厉地说,"你就留在北京吧,我们给你介绍个条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