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公麟《扶杖醉坐圖》(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当时,仁宗皇帝不胜欢喜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宋神宗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 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張大千《東坡居士笠屐圖》(款)(1941),紙本設色,98×53cm。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張大千《東坡居士吟望圖》(款),紙本設色,90×44cm。私人藏品
其中,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苏轼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统一。
▲張大千《東坡玩硯圖》(1935),紙本設色,44×30cm。私人藏品。
在苏词中,既有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有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在此,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词里的春天——那些美丽的日子和深邃的思考。(特别说明:插图为宋、元、明、清、民国五朝苏轼画像。
▲[北宋]李公麟《東坡笠屐圖》(款),絹本設色,66×27cm。
減字木蘭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元代]趙孟頫《蘇東坡小像》,紙本水墨,尺寸不詳。
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明代]曾鯨(款)《蘇文忠公笠屐圖》,紙本設色,108×34cm。
一叢花•初春病起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明代]陳洪綬《東坡行吟圖》,絹本設色,67.5×25.5cm。私人藏品
減字木蘭花•春月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明代]仇英《東坡寒夜賦詩圖》,絹本設色,20×237cm。私人藏品
浪淘沙•探春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明代]唐寅《蘇東坡小像》,紙本設色,121×49cm。私人藏品。
點絳唇•紅杏飄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明代]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絹本設色,31×121.6cm。
浣溪沙•春情
桃李溪邊駐畫輪,鷓鴣聲裡倒清尊。
夕陽雖好近黃昏。
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雲。
几时归去不销魂。
▲[清代]費丹旭《東坡居士像》,絹本設色,138×34cm。私人藏品。
南鄉子•春情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清代]顧見龍《蘇文忠公笠屐小像》,紙本設色,33.8×56.5cm。
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
小池轻浪纹如篆。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
关山有限情无限。
待君重见寻芳伴。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清代]陸恢《東坡先生笠屐圖》,紙本設色,30×39cm。私人藏品。
桃源憶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清代]王素《朝雲小像》,紙本設色,131×31cm。
望江南•暮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清代]余集《蘇文忠公笠屐圖》,紙本設色,77×37.5cm。私人藏品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陳少梅《東坡居士像》,紙本設色,127.5×33.3cm。私人藏品。
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陳少梅《東坡肖像》,紙本設色,36×31cm。私人藏品。
菩薩蠻•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溥儒《東坡先生像》,紙本設色,58×34cm。私人藏品。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王素《東坡朝雲圖》(1923),紙本設色,129×66cm。私人藏品。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王震《東坡行詠圖》,紙本設色,136×66cm。私人藏品。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徐宗浩《蘇文忠公像》(1923),紙本設色,120×30cm。私人藏品
江神子•恨別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