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巴赫穆特城东区升起黑烟。爆炸声不断,震荡着这座曾有七万居民的城市。东部战线的激烈对抗达到白热化,俄军距离完全控制城区仅剩1公里。
东部前线指挥部通报,乌克兰守军约4万人正在巴赫穆特城区及周边阵地抵抗。经过连续72小时交火,俄军已突破城市东南防线,沿卡纳尔大街向市中心推进。这是冲突升级以来,双方在单一城市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之一。
俄军火力全开,火箭炮、榴弹炮不间断轰击乌军阵地。航拍画面显示,城市东区已成火海,多栋民用建筑被毁。1月下旬开始,俄方突击部队一周内推进约15公里,速度超出预期。目前,俄军距离顿涅茨克人工运河仅余2.5公里,攻占后将切断乌军主要补给线。
面对局势,乌军紧急调派精锐增援。第80空中突击旅昨日抵达巴赫穆特西侧,与城内守军会合。这支部队曾在基辅防御战中表现出色,此次紧急调离北部前线。城内乌军采取巷战,在多处十字路口设置路障,甚至炸毁建筑形成障碍,阻滞俄军装甲车辆。
巴赫穆特虽非大城市,但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部战线的关键。俄军若突破,将打开通往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通道,威胁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防御体系。
本次战役,俄军投入价值超20亿美元的新型装备,包括首次大规模使用的"锆石-M"制导火箭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惯性导航技术,精度提升,射程达70公里,增强俄军中距离打击能力。
俄军在巴赫穆特北部上空投入代号"死神-X"的无人机群系统。该系统由一架主控无人机和12架攻击型无人机组成,可协同作战。无人机群可在5公里高空盘旋,探测半径30公里,锁定目标后由控制中心远程指挥攻击。这代表俄军在无人化战争领域的突破。
乌军将米格-29改装,可携带法国AASM"锤子"精确制导炸弹。这种炸弹射程达150公里,精度误差不超过10米。上周四,乌军利用该系统摧毁位于巴赫穆特东北17公里处的俄军指挥所,造成重大影响。
俄军从东、南、北三方对巴赫穆特形成半包围,乌军补给线受威胁。俄军电子战装备持续干扰乌军通信,导致前线部队与指挥部联系不畅,乌军被迫采用传统通信方式,降低指挥效率。
俄军重型装甲车辆在城市东部集结,包括T-90M坦克23辆、BMP-3步战车47辆。俄军准备发动新一轮进攻。乌军则在城西部署反坦克武器系统,包括标枪导弹和NLAW系统,形成防御网络。
双方在巴赫穆特地区投入的火炮数量创新高,俄军火炮阵地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7门,乌军则在西部高地构筑多个隐蔽炮兵阵地,主要装备M777榴弹炮和CAESAR自行火炮。
战役中,双方展示不同战术。俄军采用"闪电突进",利用高机动装甲部队快速突破,切断敌方补给和通信。该战术加入无人机侦察和电子战干扰。
俄军南北两翼试图在巴赫穆特中心区合围。北部战斗群沿雅科夫列夫卡村推进,已突破乌军防线;南部战斗群从克利谢夫卡村出发,目标是切断通往恰索夫亚尔的公路。若会师,将包围巴赫穆特守军,迫使其从狭窄走廊撤退。
俄军大量运用"炮火压制-装甲突击-步兵清剿"。进攻前,远程火炮和火箭炮密集轰击目标区域,随后装甲车辆快速前进,步兵清理建筑物。此战术消耗弹药,但减少人员伤亡。
乌军采取"弹性防御",不固守单一阵地,构建多层次防御。前沿观察哨发现敌情后,轻型机动部队接触作战,随后撤至主防御带。在城市中,乌军部署小型步兵分队,配备反坦克武器和狙击步枪,利用建筑物和地下通道机动作战。
乌军使用商用四旋翼无人机携带炸弹,打击俄军指挥车辆和弹药库。这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战术获得战果,2月份第三周,乌军无人机摧毁俄军17辆装甲车辆和8处弹药存放点。
俄军意图占领巴赫穆特,切断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补给和交通线,进而控制整个顿巴斯地区。巴赫穆特位置处于交通枢纽,控制该城使俄军在后续行动中占据主动。
乌军将巴赫穆特视为稳定东部战线的关键。坚守巴赫穆特,这座城市已成为乌克兰抵抗的象征。此外,乌军在此消耗俄军,为西方援助和春季反攻赢得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