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快!快停下!”
一声急促的喊叫打破了隧道施工的喧闹声。
工地负责人老刘看着前面那一片密密麻麻的蛇群,额头冒出了冷汗。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几乎每天都会有新情况。
蛇从山坡上涌下来,数量多得吓人,像是被什么东西驱赶了一样,直往施工区域涌。
“再这么下去,工程别想继续。
”老刘咬着牙,转头对身旁的助手说,“给上头打电话,就说我们这边遇上了些……问题。”
没人敢明说问题是什么,但工人们的神色已经说明了一切:这里不对劲。
这条隧道是为了连通秦岭两侧的主要交通干道,工程从开工起就备受瞩目。
负责施工的是老刘的团队,干了二十多年隧道工程,见过的情况不少,可像这次这么邪门的,他还是头一回遇见。
第一天,他们刚把设备拉进工地,就发现四周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没一会儿,就有工人惊叫:“蛇!这儿有蛇!”接着,不管是洞口、山坡还是机械旁,到处是滑动的蛇影。
数量多得让人恶心,有人当场吓得爬上了车顶。
第二天,事情更离谱。
钻机刚启动没多久,机器突然罢工了。
检查了半天,所有部件都是好的,但设备就是不运转。
工地停了下来,队里的人一个接一个请假,说什么都不愿留下来。
老刘硬着头皮继续推进工作,想着可能只是巧合,但第三天挖到石碑时,他的心彻底凉了。
这块古旧的石碑上,清清楚楚地刻着几行字:
“此处勿动,请绕行——刘伯温。”
刘伯温?明朝的刘伯温怎么会留下这种东西?工地上的人脸色全都变了,连平时胆大的几个也不敢再说话,像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似的。
“老刘,我看这活儿真干不下去了!”工头小张跑过来,一脸紧张,“工人们都不敢下去了,说石碑上的字太邪门。”
老刘捏着那根从早到晚不离手的烟,烟头上的火星忽明忽暗。
他没吭声,只是盯着眼前的石碑发呆。
这几天发生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像是有人在警告他们不要继续。
可这条隧道是上头的重点项目,说停哪儿能真停?
“谁信这些封建迷信!去,把人叫回来,我负责。”
老刘声音里透着些火气,可更多的是底气不足。
工地恢复了短暂的平静,可没一会儿,又出事了。
这次是挖掘机的司机老李。
他从驾驶舱跳下来,脸色苍白,直说“不对劲”:
“我开着机器,明明前面就只有土,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像撞到什么东西了,车身还震了一下!”
老刘皱起眉头,“什么东西?”
“谁知道呢!反正我不干了,这地方太邪门!”老李甩下这句话,背着包就走了。
这一走,工地上的气氛更压抑了。
没人敢再往隧道深处动一下,石碑周围更是被工人们当成了禁区。
老刘从隧道里出来后,心里一阵烦躁。
他看着剩下的工人,有的坐在地上抽烟,有的靠着机器发呆,整个工地像泄了气的皮球。
他知道再这么下去,这工程真要黄了。
正想着,小张突然跑过来,满脸慌张:“刘哥,有几辆车开过来了,看着不像咱们的人!”
“车?什么车?”老刘一愣,赶紧走到工地入口。
果然,三辆黑色的SUV已经停下,车门一开,下来几个人,全都穿着灰色风衣,脚上踩着特制的靴子,手里还拿着各种奇怪的设备。
带头的是个年轻男人,看起来三十出头,眉眼间透着一股冷峻。
他朝老刘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但脸上的表情严肃得很。
“你们是?”老刘走上前,小心翼翼地问。
“749局。”
男人声音不高,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我们接到上级指示,接管这里的调查工作。
从现在起,所有施工暂停。”
老刘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暂停?同志,咱们这个工程可不能随便停啊,上头催得可紧呢。”
男人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说,直接从随行的人手里接过仪器,径直朝石碑走去。
其他人也分散开来,在工地周围布置仪器。
老刘还想再说点什么,但看到对方的神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站在原地,心里一片迷茫:这些人到底是谁?这事儿怎么惊动了这么大的阵仗?
傍晚,调查组的人围着石碑忙活起来,那个领头的灰衣男人更是神色凝重。
他掏出一台奇怪的仪器,仔细地对着石碑扫描,屏幕上闪烁着老刘看不懂的数字和图案。
男人看了一会儿,又转身朝隧道深处走去,似乎在寻找什么。
“刘哥,他们这是在搞什么啊?”旁边的小张忍不住压低声音问。
老刘摆摆手,“别问,别问,等着看就行了。”
接着,男人又蹲下身,在石碑旁边的地上刨了几下,用手指蘸了点泥土放在鼻子边闻了闻。
他皱了皱眉,接着低声和身边的人交代了几句,那些人立刻散开,拿着各种仪器在周围快速测量起来。
老刘看得心里直犯嘀咕,这些人到底是干嘛的?他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上前问道:“同志,你们到底查出了什么情况?能不能给个准话?”
男人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侧头看了老刘一眼,眼神让人发冷。
他走到老刘面前,盯着他的眼睛,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权衡要不要说些什么。
最后,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语气平静。
却让老刘的脸色瞬间变了,半天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