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8年前,那时,24岁的朱梓木从成都回到兰州,不久,便在黄河边的一幢写字楼里租下一间工作室。彼时的他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后,由他主要参与拍摄的《生态甘肃》纪录片会漂洋过海,在德国举办的一个电影节放映,向世界展示黄河之畔中国西北的瑰丽风光。
陇南茂密的原始森林、甘南迭部的雪山风光、祁连山的壮阔连绵、张掖丹霞的绚烂绮丽……拍摄期间,朱梓木和团队的足迹从东到西跨越1600多公里,将横跨16个经度之广的甘肃自然之美一一用镜头记录下来。调整三脚架、按下快门,将最美的甘肃留存在相机中,这样的动作,在这半年时间里反复进行着。
为了捕捉到一个漂亮画面,朱梓木背起设备,走进拍摄地常常就是一整天时间,除了反复寻找最佳机位,有时他甚至还在凌晨出发,扎在山顶数个小时,只为等待太阳从东方升起,旭日喷薄,映红半边天的瞬间。如果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拍摄效果无法达到最佳,朱梓木也会反复重拍,仔细打磨,最终记录下令人感叹的一个个片段。
回到城市,朱梓木将镜头对准街头巷尾、城市烟火。由他参与的一支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里,清洁工洒扫马路、雾炮洒水车喷水降尘、志愿者随手捡拾垃圾,以及森林郁郁葱葱、黄河滩涂候鸟飞翔等画面交替出现,展示着每个人为环保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对绿水青山的守护与追求,而这支公益广告也最终获得省级荣誉。
在朱梓木的工作电脑里,有个与“兰州记忆”相关的文件夹正在不断扩容:黄河母亲雕塑前玩滑板的少年、张掖路上卖烤红薯的老伯、深夜牛肉面馆蒸腾的热气……每个镜头都是他深爱家乡的注脚。“当初开设工作室,兰州就给予我不少政策上的支持。读书时总想去大城市闯荡,现在发现,最珍贵的东西也许就在身边。”朱梓木说。在家乡的托举中获得成长后,朱梓木也不吝于向周围的年轻人分享他的经验,帮助更多青年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为他们实现梦想添份助力。
如今,朱梓木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图书馆,他热衷于翻看各类关于兰州城市发展历史的书籍,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水文变迁、民俗典故。“我想拍一部属于兰州的纪录片,不只有牛肉面和黄河,还有祖辈留下的生活智慧,有普通人的坚韧与温情。”在他的构想中,兰州的人文风情应当像奔流的黄河,浩浩荡荡、翻滚向前,充满被世人所知的魅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陈梦圆 实习生 马语涵
责任编辑:黄璐
来源: 观澜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