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翻看照片时,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种与事物发生联系的新方式。把一个瞬间凝固下来,拿在手中,那是如此奇妙。从那一刻起,摄影就成了我的一部分。


摄影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Sebastião Salgado),1944年生于巴西艾莫雷斯。曾就读于巴西圣保罗大学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和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Vanderbilt),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

1970年,萨尔加多开始接触摄影,那时的他还不曾想到,这个爱好将成为他的终身职业。


1973年,萨尔加多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折点。他辞去了在非洲咖啡贸易组织的工作,毅然选择走上了专业摄影的道路,没过多久就成为了世界基督教协进会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的专职摄影记者。

翌年,萨尔加多先后于伽玛图片社和马格南图片社任摄影记者,正式开启了行走世界各地拍摄照片的职业生涯,曾获尤金·史密斯奖 (1982)、奥斯卡·巴尔纳克新闻摄影奖 (1985、1992),他也是全球唯一两度荣获徕卡巴纳克奖的摄影记者

当我死的时候,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萨尔加多执着于黑白影像的表现形式。他认为,黑白照片能够更精准地概括和传达他所捕捉的事物。这样的语言,让他得以在自然光影中记录下最为真实纯粹的景象,赋予他的作品一种史诗般的质感,令人震撼。在萨尔加多看来,彩色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削弱影像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他以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视角,用相机记录着人类文明进程中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不论是什么主题,他都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来进行拍摄。用信念去摄影,是我生活的准则——他曾如此说道。这也正是他的纪实摄影作品如此富有力量的原因所在。

我希望让世界记住

我所拍摄的问题和人们。

《劳动者——工业时代即将消逝的形象》

《劳动者——工业时代即将消逝的形象》是萨尔加多耗时6年完成的摄影项目,聚焦于巴西金矿、印度煤矿、乌克兰钢铁厂等场景。他意识到,随着人类机械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传统体力劳动将面临大面积的快速消亡。因此,从1986年到1992年,他走访了多个国家,对这些即将消失的行业进行了专题拍摄。这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礼赞


1994年,萨尔加多将他6年多来在全球各地拍摄的350幅反映体力劳动者艰辛生活的作品汇编成了一本巨型画册。

1986年,他在巴西帕拉达高原的露天金矿采访时,亲眼目睹了最艰苦、危险的劳动场景:五万名淘金者聚集在一个巨大的土坑中,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矿土,依靠摇摇欲坠的木梯艰难地攀上爬下,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萨尔加多感慨道:“尽管被摄者衣衫褴褛,甚至赤身裸体,但他们依然保有人的尊严。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不公。良知驱使我将他们拍摄下来,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


《劳动者》不仅堪称纪实摄影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探讨人类生存境遇的哲学文本。萨尔加多以影像为媒介,将经济学家的理性、社会学家的洞察力与艺术家的感性完美融合,使观者得以直面工业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沉重代价。正如评论家所言:“萨尔加多的镜头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世界的裂痕;也是一盏灯,照亮了人性中永不熄灭的尊严之光。

萨尔加多运用高对比度的光线、广角镜头营造的纵深感以及极具张力的画面构图,将劳动者的身体与劳动场景升华为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视觉叙事


通过镜头语言,他深刻揭示了工业化浪潮下,普通劳动者所承受的艰辛与不公,以及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尊严。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的复杂多面,引发人们对生存、尊严与价值的深刻思考。《劳动者》不仅记录了即将消逝的工业时代形象,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创世纪》

萨尔加多的《创世纪》标志着他摄影生涯中一次意义深远的转型与升华。这部耗时8年、历经32次旅行的重磅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共存关系的深刻反思,更以黑白影像的纯粹力量,谱写了一部关于地球原始之美的视觉史诗


《创世纪》表面上似乎与社会议题无关,实则同样蕴含着对工业化与消费主义的探讨。萨尔加多用原始生态的脆弱与壮丽,巧妙地反衬出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行为。

在《创世纪》系列中,萨尔加多呈现了地球上仅存的原始部落。这些影像已然超越纯粹纪实,而是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诗意探索。他以镜头构建了一部关于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将摄影艺术提升至哲思高度。

《地球之盐》


萨尔加多的纪录片《地球之盐》由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与其子朱利亚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联合执导。影片以萨尔加多非凡的职业生涯为主线,通过黑白与彩色交织的影像语言,深入探讨了人类苦难、自然救赎以及摄影伦理等主题


《地球之盐》是一面映射人类文明窘境的镜子。影片标题“地球之盐”取自《马太福音》,耶稣将人类比作“世上的盐”,这一隐喻意味深长:盐象征净化与调和的使命,也是一则警示——盐若失去味道,终将被遗弃



摄影是丑陋的,因为它能见证丑陋,一切罪恶与苦难都能在窄窄的相片上展现出来。


萨尔加多的镜头总是聚焦在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农民、工人、难民……并非是猎奇的观察,而是尊重的捕捉。他将影像升华为视觉史诗般的震撼,苦难与希望交织,凝视人性,又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任何谴责,也看不到廉价的怜悯。他只是记录着真相,并试图通过这种记录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认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他的摄影之旅,本身就是人道主义的践行。他用镜头捕捉苦难,并通过作品及其影响力,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事业,从影像到行动,充分展现了一位摄影家的社会责任感。萨尔加多曾说:“从事纪实摄影的记者就是记者,而非艺术工作者。尊重事实和历史是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


观看他的作品,仿佛穿透了灵魂、时间与历史,我们看见苦难背后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一切。他的镜头中,战争下的难民、饥荒中的母亲,人性与希望的光芒即使在至暗时刻也不曾熄灭


人类渺小而伟大,在巴西金矿中,密密麻麻的淘金者如蝼蚁般渺小,却展现出令人震撼的坚韧生命力;卢旺达难民营中充满绝望的眼神,直击观者的灵魂深处,拷问世人的良知;而大自然的冰川与火山,则彰显其雄伟与威严,令人心生敬畏。


这些影像仿佛是对人类存在的反思。通过镜头,他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交织,揭示人类在地球上的真实面貌——既是创造者,也是破坏者;既是坚韧不拔的生存者,也是脆弱无助的受害者量与情感,存在于每一个画面之中,宛如人类命运的一篇寓言。

萨尔加多的摄影艺术,是这个时代深刻有力的视觉见证。他用镜头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在这个叙事中,摄影可以去深入地“窥探”人性、文明与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纪实摄影作品已然成为了一部深刻的视觉史诗。

© 本文为 Cc 主义 独家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 ccfoundation

侵权必究

先睹为快,2025大阪世博会有什么值得期待?

重返“金银岛”!梵克雅宝如何讲述海盗传说?

殿堂级电音巡演,到底什么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