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和晚上,山丹街社区网格员程英都会在十五街区140―1号楼81岁的芝翠明老人家楼下,查看老人卧室的窗帘是否拉开,灯是否亮着。
拉窗帘,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行为,对于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区的54名独居老人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程英说,近几年,山丹街社区聚焦辖区内患病、独居以及残疾人,创新推出了“早看窗帘晚看灯”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守护他们的安全,为社区居民编织起一张温暖而坚实的安全网。“早晨,窗帘若被拉开,表明老人安全,我们便会放心离开;如果窗帘没有被拉开,我们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询问,防止意外发生。夜幕降临,我们还会查看老人家里的灯是否亮着,若是居家灯亮着,表明老人已经回到家了,若是居家灯没有被点亮,我们就会前往老人家里查看情况。”程英说。
“看到老人拉开窗帘我们就安心了”
81岁的芝翠明,家住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区十五街区140-1号楼。由于平时子女工作忙,老人感觉身体还好,又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便选择一个人居住。社区志愿者除了每天查看窗帘和亮灯外,还会陪老人唠嗑解闷,帮她理发、清扫居家卫生。
程英说,社区推出的“早看窗帘晚看灯”行动讲求实效,参与的网格员和志愿者离被帮扶老人较近,便于每天早晚观察窗帘和亮灯情况。同时,社区还建立了“早看窗帘晚看灯”微信群,每天早晚把巡查的情况发到群里,还要在各自的民情日记中详细记录。
“芝阿姨!芝阿姨!”程英在楼下高喊,居住在140-1号楼302室的芝翠明老人闻声站到了窗户边与程英相互挥手问候。“看到老人拉开窗帘,或者看到老人站在窗前,我们就安心了;如果窗帘没有拉开,我会前往老人家楼上查看情况。”程英说,每天晚上,她再看看老人家的灯是否亮着,灯亮着表明老人已安全回到家了,相反,她就会上楼查看情况。
家住十五街区140-1号楼1单元89岁的独居老人李桂兰,生活可自理,每天坚持在小区里锻炼,即使这样,程英仍坚持“履约”,通过“早看窗帘晚看灯”相互传递信息。
其实,不仅芝翠明和程英之间,现如今,山丹街社区每个网格员与辖区6到8名独居老人订立了这样的约定。
“窗帘不仅是平安信号,更是暖心互动”
“小刘,今天我给我父亲打电话发微信都联系不到他,请你们到我家中帮忙看看。”居住在先锋路街道公园路东社区综合大院的郑大爷,儿子在南京工作,每天都要和父亲视频通话报平安,当天联系不到,他立即呼叫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刘晓霞匆匆赶到郑大爷楼下时,发现窗帘没有被打开,于是上门敲门询问。原来郑大爷不小心把手机按了静音,没听见,起床后也忘记了及时拉开窗帘。刘晓霞看到郑大爷平安无事,也松了一口气,又给郑大爷耐心地教会了怎样调节手机设置。当郑先生和老父亲联系上的那一刻,激动之心无以言表。郑先生发消息说:“你们替我们这些在外面工作的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太感谢啦!”
在公园路东社区综合大院3号楼101室80岁的空巢老人苏发宗家里,社区网格员丁建兰,询问老两口需要什么帮助的,并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叔叔、阿姨,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比较好,你们趁着天气好,出去多走走,晒晒太阳,我们有时间就来看你们。”“谢谢你们来看我们,你们平时工作忙,还经常抽空来看我,有你们的关心,我们心里感觉很温暖。”
苏发宗老两口的女儿平时工作忙,看望老人的次数有限,所以,他们的情况也一直让社区牵挂着。因此,社区网格员时常到家中陪他们聊天,并叮嘱他们多注意身体。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我们成立了‘敲门小分队’,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如今,‘窗帘之约’行动扩展到了代买、代洗、理发、保洁等‘微服务’。”公园路东社区党员志愿者欧金金说,“敲门小分队”的队员们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主要关心独居、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贴心的陪伴,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网格员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暖心约定
先锋路街道公园路东社区党委书记王亚丽表示,社区“窗帘之约”就是在尽量不打扰老人生活的情况下,给予老人必要的关怀,提供“有事解决事,无事不打扰”的暖心服务。如今,这份温暖在不断延伸。
“今年1月天气最冷的时候,社区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经常到我家来,摸摸暖气热不热,有没有需要代购的东西,陪我唠嗑解闷,有了他们的守护,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山丹街社区89岁的独居老人李桂兰说。
“早看窗帘晚看灯”“窗帘之约”行动,不仅折射邻里和谐“暖意”,也彰显社区“善治”。志愿者在服务中也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到每一位受助老人身边,为他们增添一道暖心屏障,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温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