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的变迁与思考》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辖下,有一个名为郎木寺的地方。这里是甘、川两省的交界之处,一条约两米宽的小溪流划分着地域,藏、回两族和谐共处,喇嘛寺院与清真寺各自矗立,彰显着多元文化的交融。
每到晒佛节,郎木寺便会成为摄影人的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们,手持“长枪短炮”,汇聚于此,想要捕捉这一盛大的宗教仪式。其中,不乏有人连续十几年都来此拍摄,那位自称“大师”的甘肃摄影人便是其中之一。他自豪地讲述着自己多年的拍摄经历,然而,当我询问他郎木寺十几年来的变化时,他却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答案:变化不大,只是汉人多了,也很汉化,而且他从未拍摄过这些变化。
我在 2009 年曾来过郎木寺,那时它宛如一个藏区的古老小镇,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驰神往。但 2013 年的再次造访,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郎木寺。曾经茂密的森林遭到了大量砍伐,大兴土木的景象随处可见,商业化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广告牌、酒吧、客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楼大厦遍地而起,使得原本不大的小镇显得拥挤不堪。
无规划、无度的开发,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在拍摄晒佛节盛大场面的同时,我也用心观察并记录了从 2009 年到 2013 年郎木寺的变化。我深知,这种盲目的开发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果。
那些热衷于拍摄晒佛节的“大师”们,或许应该将镜头抬低一些,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心怀更宽广一点。不要仅仅局限于那盛大的宗教仪式,而是去关注这片土地的整体变迁,去思考这种变迁背后的意义。
郎木寺的变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建筑增多、商业化加剧,更是一种文化生态的改变。过度的开发可能会破坏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让那份原本的宁静与神秘逐渐消失。我们应当尊重这片土地的传统,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有关部门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制止这种无度、无序的开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制定合理的规划,让郎木寺的发展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希望未来的郎木寺,能够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让后人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依然能够领略到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而我们,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更应该用我们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变化,共同守护这片美丽而珍贵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