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那年过年,母亲从厨房拿出一袋自家做的腊肉,放到桌子上。
说:“这腊肉做得不多,留点送给小舅家。”
我坐在炕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袋腊肉,心里有点舍不得。
“他家也不容易,表哥表弟也得尝尝这个。”母亲说,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
我知道,母亲总是这样,总把自己辛苦做出来的好东西留给别人。
她有时候看起来挺坚强的,可我能看出来,她其实并不轻松。
我没有反驳,接过腊肉,带着它去小舅家了。
家里一直不富裕,父亲工伤那年更是雪上加霜。
那时候,父亲在工地上出了意外,腿骨折了,医生说至少得养个半年才能好。
可是父亲没法再工作了,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就变得更紧张了。
母亲每天忙着照顾父亲,做饭、打理家务,忙得没个喘息的时间。
而我,那时还在上学,每个月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成了母亲的负担。
她总是想尽办法节省,甚至省着买菜,做饭时也能凑合着用。
最难熬的是,每次去镇上拿父亲的药,母亲总得忍着心痛,去借点钱。
可那些钱,总是不够。
她也不敢和我说,只是每天背着我去到处借。
然而,母亲从来没有在我面前露出过脆弱。
她总是轻声安慰我:“没事,妈能挺住,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可其实她自己知道,日子越来越难了。
就在那时,小舅带着借钱的事找上门了。
他说:“姐,家里实在是急,能不能先借点钱,秋天卖了粮食就还你。”
母亲当时犹豫了一下,钱不多,正好她打算用来支付父亲的医药费。
母亲非常为难,但还是答应了小舅。
她从厨房拿出钱,递给小舅时,眼睛瞥了瞥桌上的药单。
“这钱,我真是……”她语气有些迟疑。
小舅接过钱时,嘴巴里却没有停下来:“你放心,秋天我一定会还你。”
母亲点点头,勉强笑了笑。
但她心里清楚,这些钱恐怕很难回来了。
小舅走后,母亲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她得准备晚饭,还得想着父亲的药费。
每次母亲忙起来,我都忍不住看她背影里那份疲惫。
但她从不让我看出来。
晚上,我看着母亲坐在床头数着那点剩下的钱,心里满是愧疚。
她没有说什么,只是拍拍我的头,说:“别担心,妈能撑得住。”
而那天晚上,我却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似乎压在整个家里。
时间慢慢过去,母亲的生活似乎一直在忙碌中度过。
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医药费也没停过。
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母亲每次去镇上,几乎都得再去借点钱。
而小舅,依旧没有还那笔钱。
我注意到,母亲越来越少提起他,每次我问起,他的名字,她总是避而不谈。
那天,小舅又来找母亲了。
他说:“小妹,实在不行,能不能再借点?家里实在有点难。”
母亲愣住了,手里的活顿时停了下来。
“你不是说过,秋天卖粮食就能还我吗?”她低声问。
小舅的脸色有些不对,稍微支支吾吾地回答:“有点意外,暂时还不出来。”
母亲紧抿着嘴,眼里闪过一丝无奈。
她看着小舅,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
“这钱,我实在……”母亲低下头,语气里带着不舍。
她手里的活还没有做完,但她心里明白,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自己再借下去,恐怕会撑不住。
“我家也有困难,不能再借了。”母亲终于说了这句话。
小舅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怎么?你也嫌我麻烦了?”他声音提高了些,显得有些生气。
母亲轻轻摇了摇头:“我不是嫌你麻烦,可家里实在是……实在是没有了。”
小舅不再说话,气氛瞬间变得沉默。
他站起身,甩开椅子,没再和母亲打招呼,直接转身走了。
母亲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睛里有一丝失落。
从那以后,我们家和小舅家几乎断了来往。
母亲每次提到他时,总是低下头,不再像以前那样乐呵呵的讲一些家常话。
而我,也察觉到家庭的气氛变得沉默而陌生。
我记得有一次,村里的人提起小舅一家,母亲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转移了话题。
那时我心里有个疑问:这段亲情,真的就因为一次借钱的事,断了?
日子还是照常过着,母亲每天忙着家务,忙着照顾父亲,却不再提起那些曾经的温暖和关怀。
我偶尔问母亲:“小舅他们呢?他还好吗?”
母亲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过得还行吧。”
我再也没有问下去,因为我知道,那个问题母亲永远也不会真正回答。
家里的情况虽然稍有好转,但总是缺少了什么,像是缺了一块拼图。父亲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但没有了和小舅一家以前的来往,母亲显得更加沉默和疲惫。
有时候,母亲坐在窗前,目光远远地望着外面的路,好像在等什么。
我也曾经试图去和小舅一家联系,但每次电话里,母亲都阻止了我。她说:“不用了,孩子,已经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
我从那个懵懂的少年,长成了快结婚的年纪。
母亲也渐渐变老,白发悄悄爬上了她的鬓角。
而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婚礼。
结婚那天,母亲站在新房的门口,脸上的笑容是那么久违。
我记得她忙碌了整整一周,准备着婚礼上的一切,从饭菜到布置,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安排的。
每一件小事,她都亲力亲为,仿佛要通过这场婚礼,来弥补那些过去的遗憾。
我和妻子早早地准备好了,亲朋好友们陆陆续续地到场,大家都围在一起,笑声不断。
母亲忙着招待每一位来宾,忙得几乎没停过。
我看到她身上那种熟悉的疲惫,却依然在为每个人笑着。
就在这时,我从门外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个人站在门口,微微低着头,眼神有些闪烁。
一时间,我的心跳骤然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