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底,毛岸青同志的病情突然加重,他总是说看见哥哥毛岸英了,自己要和哥哥一起去散步。

而在弥留之际,毛岸青同志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兄弟~毛岸平,并嘱咐妻子邵华将军:“把岸平叫到北京,我想见见他。”

那么,这位毛岸平到底是谁?

毛岸青同志为何对他会如此重视呢?

老兄弟

毛岸平的父亲是毛泽连,而毛泽连和毛主席有着共同的曾祖父母,同时,毛主席的妹妹还是毛泽建还是毛泽连的胞姐,所以,在韶山毛氏这个大家族中,他们这对堂兄弟之间的感情十分特殊和深厚。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和毛泽连的父亲~毛菊生也是堂兄弟,不过,日子过得是天差地别。毛顺生头脑灵活,善于经商,是家大业大,而毛菊生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仅有的7亩地养家糊口。但在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毛顺生把这7亩地也买走了。这让毛主席对他极为不满。

1927年,毛主席立下革命不成功,就不再回家乡的誓言,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而毛泽连留在老家,继续勤勤恳恳地种庄稼。

一晃,22年过去了,新中国拔地而起。而毛主席虽已成为国家领袖,但却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亲戚和乡亲们。

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韶山。四野138师的任昌辉师长立刻派人打听毛主席亲人的下落,而负责此事的干部在韶山冲见到的第一个毛主席亲属就是毛泽连。

于是,毛泽连和表弟李祝华就有幸成为第一批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韶山老乡。



毛主席因为在当时正忙于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所以没能在这对兄弟抵达北京的当天接见他们。见面的时间是在转天中午,地点是中南海的菊香书屋。

一见到毛主席,毛泽连就激动得老泪纵横,哽咽着叫了一声:“三哥”。

毛主席也同样激动,亲切地称呼毛泽连为“九弟”。

然后,毛主席也关切地询问了李祝华和他父母的近况。

寒暄过后,拉着两位二十多年未见的兄弟,毛主席是感慨万千,一个劲儿地说:“我很想你们,也很想念家乡呀!能看见你们,真是太好了!”

在交谈中,细心的毛主席发现毛泽连的左眼没有光泽,一问才知毛泽连的眼病很严重,便立刻要儿子毛岸英和秘书田家英同志在第二天就带他住进了协和医院进行治疗。

不过,因为耽误的时间太久,毛泽连的眼睛没能痊愈。毛主席得知后,心情十分沉重。李祝华也告诉毛主席毛泽连的眼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母亲也有病,孩子还小,生活负担太重,并请求毛主席给毛泽连安排份工作,提高一下收入。



而毛主席在沉吟了一会儿后,却告诉他自己作为主席,不能先顾着家里人,而是要先解决全国人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一年之后的1950年9月,毛主席少年时的私塾老师~毛宇居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也特别提到了毛泽连的困难生活,并请求毛主席安排当地政府给予照顾。但毛主席同样婉言拒绝。

不但如此,毛泽连和李祝华在返乡前,甚至是自己在寒冬里白跑了两天,才在第三天买到火车票。

这不禁要令人感慨:毛主席对待亲人,难道就如此苛刻吗?

心意

在北京住了两个多月后,毛泽连和李祝华都不忍心再麻烦毛主席,便主动提出返乡。

毛主席在他们临行前,用自己的稿费送给他们每人一套新衣服,并嘱咐毛泽连回到老家要带个好头,不要遇到困难,就给政府添麻烦。

毛泽连虽然生活困难,但始终牢记三哥的叮嘱,后来一直安心种田,为乡亲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在兄弟二人离开中南海前,毛主席的卫士长阎长林安排战士金武森去火车站送他们,并交代要帮助买好火车票。

可谁也没想到,火车站买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连两天,他们都没买到票。毛泽连和李云凤不愿意再麻烦金武森,便向阎长林提出自己连夜去排队就可以了。

但金武森担心天气太冷,会冻坏人,便拦下了他们,然后安排警卫班长武象廷要把买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接到任务的武象廷在转天一大早,就带上两兄弟,顶着寒风,到了北京火车站。但排了一天队,票又买完了。

怎么办?



无奈之下,武象廷只能“铤而走险”,直接找到了车站的办公室主任,如实告知了毛主席的两位兄弟要回老家,但三天都没买到票的实情。最后,他把毛主席给的车票钱交给了主任,请求主任帮个忙。

主任一听,立刻答应。于是,毛泽连和李云凤这才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虽然任务完成了,但武象廷却始终没敢把这事儿汇报给毛主席。因为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亲戚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走后门”。而一旦发现,毛主席肯定会严厉批当事人,并命令写出深刻检查。



可是,虽然阎长林和武象廷没把这事儿说出去,但车站那边却把这事儿传出去了。后来,一位起义过来的国民党将军听说了此事,不禁由衷地感叹:毛主席的亲戚坐火车,都要排队买票,而当初孔家的二小姐离开重庆时,连狗都带着。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天下的得失真是早就注定了!

不过,毛主席可不是真的“铁面无私”,毫无人情味。

在毛主席的老家亲戚中,毛泽连确实是最穷的,但也是毛主席最牵挂的。在所有到过北京的亲戚中,毛泽连去的次数最多,多达11次。而且,毛主席在见到他之后,连续十年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的生活。甚至在晚年病重卧床时,毛主席还特意叮嘱李敏和李讷两姐妹要多回老家,去看看毛泽连这位堂叔。

由此可见,无情并非真豪杰呀!

好了,说完毛泽连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就该说说毛泽连的儿子,也就是毛主席的堂侄毛岸平了。



毛岸平第一次见到堂叔毛主席是在1959年6月底。那一次,毛主席终于回到了阔别30余年的家乡。

当时,毛泽平只有14岁,身材瘦小,所以根本挤不进人群,只能在外边看着这位堂叔伟岸的身影。

不过,好消息很快就来了,毛主席要请他们一家吃晚饭。

当天晚上,毛主席派自己的车把一众亲戚、老战友、烈士家属接到了下榻的韶山招待所。车刚停稳,激动的毛岸平便第一个冲下车,第一个跑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在毛岸平的记忆中,这位堂叔没有一点儿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当晚的饭钱也是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支付的,没用公家的一分钱。

毛岸平第一次见到毛岸青这位堂兄,其实时间更早,是在1952年,那时,他才7岁。那次是毛岸青第一次回老家探亲。

毛岸平记得这位堂兄是骑着马,从湘潭一路来到韶山冲,并详细参观了父亲的故居。可在去故居的路上,毛岸青和对面来的运货马车在田埂上迎面相撞,结果,他连人带马一块儿摔进田里,弄了一身泥。

在这次回乡中,毛岸青记住了毛岸平这位可爱的小兄弟,后来,他每次回乡,都会找毛岸平叙旧。

毛岸平记得毛岸青最后一次回韶山冲是在1997年,那一次,堂哥和嫂子邵华是带着堂侄毛新宇一起来的。不过,那时的毛岸青显得衰老了很多,走路也不太利落,话也少了,显得十分沉默。



而令毛岸平想不到的是,这次见面竟然是兄弟俩的最后一面。

永别

毛岸平和父亲一样,并没有因为堂叔是国家领袖而飘飘然,而是在老家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一辈子。

小学毕业后,他随父亲开始务农。

1966年,毛岸平成为光荣的我党党员,并在老家公社担任了广播员。后来,他历任韶山冲公社的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和韶山管理局接待处的副处长等职务,并于2004年退休。



每次,毛主席的儿女~李敏、李讷、毛新宇一家回韶山时,他都会亲自陪同。在他的记忆中,堂哥毛岸青和嫂子邵华是回来次数最多的。尤其是嫂子邵华,只要身体允许,几乎每年都会回来。

2007年,毛岸青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总是说哥哥毛岸英来看他了,他要和哥哥一起去散步。

3月底,毛岸青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邵华赶快把他送到301医院抢救。在弥留之际,毛岸青还拉着邵华的手,说自己想再见见毛岸平这位弟弟。

毛岸平在接到嫂子的电话后,立刻和亲人们连夜赶往北京。但还是晚了一步。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同志与世长辞。在追悼会上,毛岸平发现一直性格开朗的嫂子邵华在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很多。

而令他万分悲痛的是,仅仅在一年多之后的2008年6月24日,嫂子也随堂哥一起去了天堂,享年才69岁。

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毛岸平在毛主席的故居前,高高举起了奥运圣火。那一刻,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80年前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主席高举起中国革命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领导秋收起义的征途。



2019年1月27日,毛主席在韶山仅剩的一位近亲~毛岸平同志在韶山去世,享年75岁。

虽然斯人已逝,但毛主席和他的家族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将永远被史册铭记。

素材来源:
新京报:毛泽东堂侄毛岸平去世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主席是我的亲人,更是人民的领袖”——访毛泽东堂侄毛岸平
毛泽东的亲戚排队三天买不到火车票
中国军网:韶山来人,毛泽东并非有求必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