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是毛主席的次子,毛主席眼看儿子都到37岁的年纪了还是单身,就连女孩儿的手都没有牵过,感到心急如焚。

恰好那段时间毛岸青从苏联养病回国,结识了嫂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毛岸青对邵华一见钟情,生活中更是对其照顾到无微不至。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想要促成这段婚事,找了个机会试探性的问他:“岸青,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毛岸青对此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毛主席的心病

毛岸英因为早年的坎坷经历,导致头部受过严重的创伤经常会出现头痛欲裂的情况,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好不容易在苏联经过多年的治疗情况有了好转,可1950年哥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牺牲让毛岸青的病情再度陷入恶化。

毛岸青两兄弟的童年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杨开慧就被杀害,父亲又因为领导革命的原因无法在他们的身边。



长兄如父,毛岸青就这样一直在哥哥的呵护和照顾下长大,所以对于毛岸青来说哥哥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所以那段时间毛岸青旧病复发,整夜的头痛难忍,彻夜难眠。

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所以毛主席便让毛岸青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毛岸青这一去就是好几年的时间,1959年的时候毛岸青向毛主席写信,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想要回国接受治疗。



毛主席看了看日子,毛岸英已经离开家七八年的时间,便同意了毛岸青回国的请求。回国后毛岸青被送往了大连的南山宾馆疗养。

1923年出生的毛岸青这个是时候已经36岁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孩子都有十几岁了,可毛岸青别说结婚了就是连个对象都都没有搞过。

不过毛主席也能够理解,毕竟从小发生在毛岸青身上的事情太多了,不能用看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毛岸青。



但眼下已经是和平年代,毛岸青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所以关于毛岸青的终身大事,在那段时间一直都是毛主席的一块心病。

直到几个月后,1960年的1月,毛岸青的嫂子刘思齐到大连来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已经自己在这里待了几个月的时间,十分无聊。

好不容易见到了亲人,和刘思齐说了很长时间的话。



在二人交谈的过程中,刘思齐也提到了毛岸青是时候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大事了,刘思齐问毛岸青:“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给我讲讲,我帮你留意留意。”

但毛岸青或许是因为性格内向的关系,在这件事上总是支支吾吾的,过了一会后才说道:“我现在还不太往那方面去想,只想快点养好身体参加工作,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

毛岸青有这个心是好的,但是毕竟他都快40岁了还没有成家,确实年纪有些太大了,而且他的婚姻也一直毛主席的心病。



但是毛岸青对这方面的事情又不想过多讨论,那怎么办呢?刘思齐便想了一个办法,看能不能撮合撮合毛岸青和自己的妹妹邵华,这样一来两家就是亲上加亲了。

所以刘思齐回去后,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张文秋,张文秋也算是看着毛岸青长大的了,在得知了这件事后也觉得不错。

于是就带着正在放假的邵华一同去了大连。

缘分的开始

毛岸青在得知张文秋到来后连忙和其见了面,因为父亲公务繁忙的原因平日里也很少能和亲家见面,所以这次毛岸青就代替父亲好好的向亲家张文秋问候。



就在二人聊的正起劲的时候,毛岸青却听到了屋外传来阵阵歌声。毛岸青感到好奇,扒开窗帘一看,是一名双目明眸,竖着两根长辫子的姑娘正在屋外唱歌。

张文华看毛岸青注意到了,便对其说道:“你还没有见过她吧?”毛岸青愣了一下:“见过谁?”

张文华指着外面的女孩说道:“我闺女邵华啊。”



随后张文华将在屋外的邵华给叫进了屋子里,向毛岸青给介绍了起来。邵华是一个是活泼开朗的女孩,见毛岸青有些害羞,还主动向他握手说道:

“岸青大哥,你好啊!我经常听我姐姐说起你。”

毛岸青有些发愣,听到邵华问候自己连忙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原来你就是邵华妹妹,你好你好!”

就从这里开始毛岸青便对邵华一见钟情,可是毛岸青始终没有对邵华表明过自己的心意。



不过虽然口头上没有说过什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对邵华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可是让一众人都看在了眼里。

因为邵华喜欢跳舞的原因,毛岸青也经常和她一起相约去跳舞,但是因为毛岸青对跳舞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每次跳舞的时候都跳错踩到邵华的脚,中间闹出过不少的笑话。

为了能让邵华开心,毛岸青开始在私下练习起了跳舞,渐渐的从一窍不通到能够熟练的和邵华完成一支双人舞。



父亲的来信

这些事情渐渐的被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听后高兴的合不拢嘴,毕竟毛岸青的婚姻大事一直是自己的一块心头病。

所以在得知这件事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向毛岸青写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好好谈一谈......”



毛岸青本就对邵华有着爱慕之情,在父亲的鼓励以及身边人的推波助澜下,毛岸青终于向邵华表明了自己的爱意,两人之间的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于是在1960年的五月的大连宾馆,毛岸青与邵华在毛主席以及一众亲朋好友们的见证下喜结连理,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二人生下一子,毛主席对这个大孙子可是寄予厚望,并亲自为其取名为毛新宇。



毛主席表示:“新宇,代表新的天地,希望未来能够为社会为新中国做出贡献。”

婚后在邵华的照顾下,毛岸青头痛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因为在苏联学习过多年的时间,毛岸英凭借着精通俄文做起了翻译马列名著以及其他苏联优秀文学作品的工作。



在父亲毛主席去世后,毛岸青为了缅怀父亲和邵华一同编著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以及《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书籍。

即便到了晚年时,毛岸青仍然不忘父亲当年对自己的嘱咐:“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积极到国家的穷苦地区帮助当地进行建设。



毛岸青认为自己只要还活着还能动,就一定还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去世,纵观他坎坷的一生苦比甜多。也正是因为有像毛岸青这样一批批的志士才能够有我们新中国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