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十八年前,我用一个普通军人的工资,资助了一个陌生女孩完成大学梦。
如今,当我转业到新单位报到时,看着眼前这位雷厉风行的女处长,我惊讶地发现,她就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女孩。
命运就是这样奇妙,施与受之间,究竟谁成就了谁?
01
我叫李辉,山西某个小山村出生。那年我二十六岁,刚在部队当上侦察连连长。说起我这个连长,还真是从泥腿子一步步熬上来的。
记得刚入伍那会儿,我连个俯卧撑都做不好。新兵连里嘲笑我的人不少,说我这小身板怎么当兵。但我倔,愣是半夜爬起来加练,整整三个月,硬是把自己练成了标兵。
要说我为啥这么拼命,还得从我高中时的一段往事说起。那时我喜欢村长家的女儿小慧,人家是村里的高材生,看不上我这个不学无术的混小子。临走时给我撂下一句话:"你要真有本事,就考上大学,或者当个军官。"这话刺激了我,我发誓要混出个样子来。
所以,当我在部队一步步从班长升到排长,再到连长时,心里总想着要证明自己。可能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在部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2006年的夏天,我正在山西某县城参加征兵工作。那天阳光毒辣,征兵办公室里闷热得很。我正翻看着一沓体检表,忽然听见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请问……"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起。
抬头一看,是个瘦弱的女孩,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扎着简单的马尾辫。女孩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很清澈。
"有事吗?"我放下手中的文件。
"同志,我想……退出应征。"女孩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小。
这话让我愣了一下。眼下正是征兵的关键时期,很少有人主动要求退出的。我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孩,注意到她的肩膀微微发抖。
"为什么要退出?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小芬,是县一中的学生。"女孩抬起头,眼圈有些发红,"我爸生病了,需要住院手术。家里……家里需要钱。"
我示意她坐下,倒了杯水递给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憧憬着未来,却要为家庭的重担发愁。
"你的高考成绩多少?"
"649分。"
听到这个分数,我手里的笔啪地掉在了桌子上。在当年,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足以上重点大学了。
"你知道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学校吗?"我有些激动地问。
张小芬苦笑了一下:"知道,但是没用。爸爸的手术费要五万多,还要长期治疗。家里已经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连房子都抵押了……"
她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我递过去一张纸巾,心里莫名地堵得慌。
"你带我去医院看看吧。"我站起身,拿起帽子。
路上,张小芬告诉我更多关于她家的事。她父亲张国强是个木工,平时靠帮人做家具维持生计。母亲常年有病,干不了重活。全家就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张小芬从小学习很好,是全家的希望。为了供她读书,父母省吃俭用,连最基本的营养都舍不得补充。这次父亲突发肝病,可能就和长期营养不良有关。
"你知道吗,"走到医院门口时,张小芬突然停下脚步,"其实我已经接到了北大的预录取通知。但是……"
她没说完,但我明白了一切。命运就是这样残酷,在给你希望的同时,又给你沉重的打击。
县医院的普通病房里,张国强躺在床上,面色蜡黄。病房里还有另外三个病人,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消毒水味。
"叔,您好,我是李辉,在部队当连长。"我走到床前,看着这位瘦削的中年男人。
张国强强撑着要坐起来,被我和张小芬连忙按住。"首长,您别客气,我这病……"他说着咳嗽起来,眼神中带着深深的自责,"让小芬退出应征,是我对不起组织。"
我摇摇头:"张叔,身体要紧。小芬的事,我们还可以再商量。"
详细了解了张国强的病情后,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医生说需要做手术,还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保守估计,全部费用要七八万。
走出病房,我把张小芬叫到一边。"你先别急着退学,也别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可是……"
"这样,"我深吸一口气,"你爸的手术费和你的大学费用,我来承担。"
张小芬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李……李连长,这怎么行?那得多少钱啊!"
"我在部队这些年也攒了些钱,再跟战友借一点,应该够用。"我笑了笑,"你就当我是你哥。"
"可是我们素不相识,您为什么要帮我?"张小芬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看着窗外的天空,想起了自己的过往:"也许是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也知道梦想被打碎是什么感觉。更重要的是,你值得拥有这个机会。"
02
就这样,我用自己积攒的十几万军饷,加上找战友借的一些钱,帮张国强做了手术,同时承诺资助张小芬完成大学学业。
这事很快传到了我老家。母亲在电话里心疼地埋怨:"你这孩子,自己还没成家立业,钱都给了外人,以后娶媳妇拿什么?"
"妈,您别担心,"我笑着安慰她,"我这不是还年轻吗?再说,帮人就跟存钱一样,总有回报的时候。"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毕竟这一下子就掏空了所有积蓄,连买房的首付都搭进去了。但每次看到张小芬那双充满希望的眼睛,我就觉得值了。
张国强的手术很成功。出院那天,他拉着我的手,红着眼睛说:"李连长,这份恩情,我们爷俩记一辈子。"
张小芬坚持要写一张欠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今借到李辉同志资助款项共计82800元,日后必当加倍奉还。落款是2006年8月15日。
看着这张欠条,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个女孩,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很快,张小芬就要去北京上学了。临行前,她特意来征兵办公室看我。
"李大哥,"她红着眼圈叫我,这是第一次这么称呼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一定报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