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关于中国没有百年工厂的帖子,意思是多数工厂建厂至今只有几十年,这其实是对中国工业、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从来都不缺少百年工厂,尤其是清朝晚期,李鸿章出国访问后,感叹世界变化,回国后就创办了一大批基础工业,这其中就包括上海洋炮局,也就是如今的长安厂。
上海洋炮局从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开始,逐渐发展成大型兵工、民用集团公司,这其中兼并、新办了不少车间、小厂,当然也包括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火工所,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红胜村,地处长江北岸,与江津珞璜镇隔江相望,距离重庆西站不远,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是一座百年工厂,创建于1862年,原名上海洋炮局,从1863年开始,先后搬迁到苏州、南京,抗战爆发后搬迁到重庆,当时的重庆是陪都、大后方,也是抗战最强有力弹药武器供应基地,在此背景下,接管了创建于1941年8月的军政部兵工署废品整理工厂,并更名为火工所,主要负责生产木柄手榴弹和信号弹,直到后来发展成长安厂,算起来超过百年历史。
火工所旧址规模并不大,建筑包括仓库、车间、花园、办公室和礼堂等,青砖瓦房,筒子楼,苏式建筑风格,或许是被废弃的缘故,整个旧址面积不超过10亩。抗战期间,火工所是第21兵工厂的分厂,1950年6月后,在修建成渝铁路时,旧址被改建为铁路工人的宿舍,直到后来被废弃。
如今的火工所早已经没有兵工厂的神秘,也没有铁路工人宿舍时期的烟火气,整个旧址被废弃,虽然用铁板隔离起来,但不是为了保护旧址,而是为了保护游客安全,工厂宿舍屋顶垮塌,碎瓦朽木散落一地,最恼火的还是所谓的院落、花园,没有人类的干扰,不知名的植被肆意疯长,杂草丛生,满目荒芜。
火工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于研究抗战时期重庆的火工生产和相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也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却被废弃了,网上传出2023年9月份开始修缮,相关媒体还进行报道,但时间过去半年,却不见动静,该垮塌的还在垮塌,该荒芜的还在荒芜。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百年工厂,它的存在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看来,评选火工所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绝对合情合理,什么都好,但却没有真正保护起来,如果真有一天完全垮塌了,就有些令人遗憾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