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
开学在即,学生回归校园时常会不能“收心”、精神倦怠,有的有抵触情绪,不想上学。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资料图据图虫创意
崔永华解释,经过愉快的寒假,孩子的大脑已经适应了自由、放松、生活欠规律、低压力的状态。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规则化的校园生活时,从生理层面,大脑负责调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需要重新适应;从心理、社会的层面,学习和社交的隐性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担心作业没有高质量完成,担心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或者担心在新的课程中遇到困难,寄宿制的学生可能还会面临与家人分别时的心理不适等;社交压力也会导致焦虑,特别是转校生和春季入学的新生可能会担心交不到朋友,或者担心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群体。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崔永华提供了一些小妙招供参考。首先,孩子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有情绪很正常,可以心理减压和调整情绪,如适当运动或者放松训练。
其次,要提前调整作息时间,保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三五天,按照学校的时间表安排起床和睡觉的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以减少开学之后的疲劳感。还可以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再次,可以主动社交。开学之后可以主动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假期的趣事或者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如班会、小组讨论,或者集体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郭宇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