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经结束
新学期即将拉开帷幕
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快速收心
2月12日
959《交通有话说》特别连线
安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心理咨询师张永华老师
“六步收心法”
在线帮孩子们快速适应新学期
Q1
作为家长,开学前如何给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迎接新学期?
张永华:1. 渐进式作息调整:提前7-10天开始,每天将起床时间提早15分钟,配合户外晨跑或跳绳激活身体。比如原本9点起床的孩子,可以分阶段调整到7点半。
张永华
2. 情感树洞时间:每天晚饭后设置20分钟"无评判谈话",用"我注意到你这几天……"的句式开启对话。重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3. 目标可视化:带孩子制作"新学期能量板",把"想交三个新朋友""学会骑自行车"等具象目标用贴纸呈现,增强掌控感。
4. 环境预热法:开学前按课表时间模拟上学流程,包括整理书包、预习10分钟课本,创造心理过渡空间。
5. 焦虑转化仪式:准备"开学能量瓶",让孩子把担忧写在纸条上封存,同时每天记录三件期待开学后要做的事,重塑积极认知。
6. 营造开学气氛:全家统一作息,避免"家长熬夜刷手机,却要求孩子早睡"的矛盾场景,早睡早起迎接开学。
Q2
除了做好心理调适外,学生朋友们还应该做好哪些开学前的准备?
张永华:身体准备——让生物钟“开学上岗”
1. 阶梯式早起:从今天起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20分钟,比如今晚11点睡,明晚10:40,逐步贴近上学节奏。
2. 饮食戒断法:逐步减少奶茶、夜宵,早餐加入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避免开学后肠胃“罢工”。
3. 微运动启动:每天跳绳5分钟或拉伸10次,激活身体“学习模式”。
物品准备——用仪式感召唤“开学感”
1. 书包清空术:把暑假旅游门票、游戏卡等“假期记忆”暂时收进盒子,给书包喷点喜欢的香味,暗示“这是新学期专属空间”。
2. 文具盲盒法:让同学互换一件文具(比如贴纸、笔记本),用未知惊喜冲淡开学焦虑。上周有个初二女生用这招,开学第一天就交到了新朋友!
学习准备——从“知识缓冲”到“目标落地”
1、要建立知识缓冲带:每天花15分钟朗读语文课文或英语单词,用声音唤醒“学习脑区”。
2、可以进行错题复活赛:翻翻上学期错题本,专攻3道典型题,找回解题手感。
社交准备——提前预热“班级温度”
1. 假期故事交换:主动给2~3个同学发消息:“你暑假最酷的经历是什么?”
2. 班级树洞墙:和老师商量开学布置一面匿名留言墙,写下对新学期的期待或担忧。
3. 互助小组预演:和住得近的同学组队去图书馆预习或学习,用“战友”心态替代孤独感。
Q3
帮助孩子收心的过程中,家长们要避免哪些误区?
张永华:首先,最常见的第一个误区是急于求成。假期里孩子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松散,作息不规律,可能还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有些家长一看快开学了,就要求孩子立刻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来,这会让孩子很难适应,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一般应该提前一周左右就开始,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逐步调整,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二个误区是过度施压。比如过度批评指责,有些孩子可能作业没完成,或者对开学有抵触情绪,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就容易着急上火,一顿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更不愿意面对开学。而且有的家长在开学前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收心。
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作业没完成的原因,是假期贪玩了,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完成作业的计划,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努力,肯定能按时完成作业,迎接新学期”。这样既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第三个误区是是过度包办。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开学准备不好,就什么都帮孩子做。像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甚至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做会让孩子缺乏自主能力,进入新学期后,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还有些家长总是唠叨孩子“作业写完了没”“怎么还在玩”,或者指责孩子假期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避免过度唠叨。家长要多一些耐心,用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应对开学问题。
家长可以提前提醒孩子,让他们自己列出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品清单,然后一起去采购。整理书包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让孩子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完善,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请关注安康交通广播视频号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记者:向溪、郭青
编辑:汤小珊
责编:童慧
终审:张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