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华在回答记者提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日,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很多孩子还沉浸在享受寒假幸福的‘小尾巴’中。经过愉快的寒假,我们的大脑已经适应了自由、放松、生活欠规律、低压力的状态,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规律化的校园生活时,大脑负责调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需要重新适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说。

孩子之所以不适应新学期生活,崔永华分析说,学习和社交的隐性压力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担心作业没有高质量完成,担心新学期的学习任务,担心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或者是担心在新的课程中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寄宿制的学生可能还会面临与家人分别时的心理不适等。

社交压力也会导致焦虑,特别是一些转校生和春季入学的新生,他们可能会担心交不到朋友,或者担心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

针对这些问题,崔永华建议,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们有情绪是很正常的,可以通过运动或者放松训练来减压或调整情绪。

此外,孩子还需要提前调整作息时间,保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一般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三五天,按照学校的时间表来安排起床和睡觉的时间,这样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以减少开学之后的疲劳感。

崔永华建议孩子们,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开学之后还可以主动和同学交流,分享假期的趣事或者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比如班会、小组讨论,或者其他集体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