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免费发送文档链接。
【导入新课】
白求恩来中国之前,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富二代”,但日寇的暴行激起了他内心的反法西斯主义思想,1938年初,这位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来到中国。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 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抢救伤员感染而英勇牺牲。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和学习他,白求恩有哪些伟大精神呢?今天,让我们从《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能找到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区分议论文中的“议”与记叙文中的“议”的区别。
4、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背景链接】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知识链接】
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3)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主要:道理(引用)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字音字形】
热忱(chén) 拈(niān)轻怕重 晋察冀(jì) 殉(xùn)职
鄙(bǐ)薄 纯粹(cuì)
【词语释义】
(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热忱:热情。忱,情意。
(3)鄙薄:轻视。
(4)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取。
(6)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8)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文题解说】
“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志愿抗战期间,不幸逝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军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整体把握】
1、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分别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明确:第1段: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白求恩同志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和阐述论点的?
明确: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作者是从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来揭示和阐述中心论点的。
3、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1) 并列关系。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社会政治态度来分析;第二个分论点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分析;第三个分论点是从职业的角度分析。三者互相配合,构成了白求恩精神的立体形象。
(2) 互相联系。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必然具有高尚的人生态度,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必然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以自己的专业为他人为社会造福。
【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
明确:介绍完白求恩同志之后,用一个设问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引出要议论的道理,然后用“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概括了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揭示出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属于什么论据?
明确:运用了举例论证,属于事实论据。
3、“列宁主义认为……”一句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属于什么论据?
运用了引用论证,属于理论论据。
4、第2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论据的类型是什么?
明确:对比论证,把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作对比,突出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精神的高尚;以此表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
5、第2段中哪些语句是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 哪些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是正面介绍。从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和“对同志对人民”两个方面。
(2)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是侧面介绍。
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6、“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中的“之”指代什么?
明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7、第3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论证,把白求恩和一班人作对比,突出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可贵,表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8、把第4自然段分成三层,归纳层意。
明确:第一层(前四句):叙述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
第二层(后四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9、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10、“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排比句式,分别从人格、品质、修养、兴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整齐流畅,极富号召力。
11、为什么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第1自然段写,而其它精神放在后面才写?
明确:思想道德标准应该是放在首位。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他最突出的精神,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说;
对技术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12、说说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属记叙,体会叙议结合的好处。
明确:第1段,1,2句叙述;3,4句设问,引出本段论点;5-9句议论,剖析国际主义精神及我们怎样学习这种精神。
第2段,先叙后议,先叙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后议, 强调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