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听劝”本田,
新年开始去“烨”化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25年,本田对旗下纯电车型烨P7已经做好了“断舍离”,舍去了“烨”,直接进化为“P7”。
▲ 图源:汽车圈的那些事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广汽本田发布的立春主题海报中,对“烨P7”的名称进行调整,“烨”字不再被强显,P7被放在了海报的视觉中心。无独有偶,东风本田也将“烨”字放在了海报角落处,把C位留给了“S7”。另有博主此前在个人社交平台晒出了烨 P7的实车图,从画面现实来看,车牌处也仅保留了“P7”字样。
凡此种种,都让外界猜测,本田在对“烨”车型的品牌命名和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
据了解,“烨”是本田中国在去年4月发布的全新纯电品牌,对于这个命名,官方解释称,“烨”寓意“闪耀与璀璨”,而“烨 P”当中的“P”是英“Prime”的缩写,代表“独特与唯一”“烨P”的设计初衷是让每一位用户都能享受驾驶的乐趣,并为他们带来不可替代的体验。
但是在消费端,大家似乎并不买账本田的这份绞尽脑汁的创意——“烨P”刚发布不久,就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吐槽。
一来许多人认为“烨”字拆开来是“火”和“化”,在中文世界里显然是个不吉利的名词,二来“烨”和“P”放在一起,乍一看神似“诈尸”,同样也不吉利,此外还有一些不同地域的网友表示“烨 P”在当地方言中都有着不好的意思……凡此种种,让“烨 P”上市即遇波折,也直接影响了销量。
▲ 图源:微博
如今本田开始“听劝”,隐去“烨”后的“P 7”甩掉了不吉利的包袱,销量能否就此起飞,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跌31.8%
本田失守中国市场
本田开始“听劝”背后,是其中国市场的步步失守,2025年开年即迎大跌。
2月10日本田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首月,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6.9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0.096万辆相比,跌幅达31.8%。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本田汽车也交出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差成绩单。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本田中国终端累计销量为852,269辆,同比下滑30.94%,较2023年的1234181辆减少近38万辆,这是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
具体到单月份的数据更是令人大跌眼镜,2024年全年仅1月份和12月份越小超过10万辆。
按车型来看,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是高度依赖燃油车型,新能源车型表现相对低迷,具体来看,2024年1至11月,CR-V累计销量16.08万辆,雅阁12.78万辆,皓影10.63万辆;2024年推出的猎光e:NS2和灵悉L累计销量仅433辆和377辆。
此外,在2024年,本田汽车还关闭了年产能约为0.5万辆广汽本田第四生产线和年产能约24万辆的东风本田第二生产线,而新建的广州新能源工厂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如此一来,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年产能将从149万辆降至120万辆,降幅近20%。
事实上,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本田汽车推出了多款电动化产品,覆盖SUV、MPV、轿车等多个品类,但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车型这一细分赛道的销量占比并不尽如人意,比例仅有20%左右。
上述种种,均反映出本田汽车在华市场的失守。
如何破局?
本田汽车日渐失守中国市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有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本田内部战略的影响。
本田汽车如今风光不再,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电动化进程的缓慢。
放眼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是当之无愧的热点,本土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不断加大本土化与技术创新投入,凭借更低成本和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相较之下,本田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节奏,明显要慢了几个拍子。
年轻一代而言,需加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本土化适配,以应对消费者对科技感的需求。
此外,本田的产品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这既包括技术层面的不足也包括功能体验的不足。对于现在的汽车市场消费主力而言,本田的设计语言多少有些保守,未来感、科技感和智能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本田是时候跳脱出内燃机时代的思维定式,重新审视当下的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需求,重塑焕新品牌形象,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去和新一代的消费者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本田而言,要想扭转颓势提升在华销量稳住基本盘,加速电动化是关键。虽然短期来看,本田的电动化车型销量会继续承压,未来能否通过新能源战略和资源整合实现反弹,取决于其技术突破速度与市场适应能力,若本田能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仍有打翻身仗的机会。
*编排 | Sunnyue 审核 | Sunnyue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点击关注我们↓↓↓,读懂互联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