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掀桌了!

这桌,可能还只有比亚迪能掀。

去年春节刚过,比亚迪推出一大波荣耀版车型,以普降两万的方式,掀开了价格战的新篇章。

今年,比亚迪换了新的玩法。这次比亚迪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21款车型加配不加价,让高阶智驾覆盖到7万级到20万级的市场。



去年是“油电同价”“电比油低”,今年是“智驾平权”。以前像样的智驾至少要在20万左右的市场才能做到标配;而现在,7万多元的A00级小车比亚迪海鸥参数图片),也用上了具备三目视觉方案的“高阶智驾”。

毫无疑问,比亚迪再一次走在了行业前沿,引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

天神之眼,是怎么做到加配不加价的?

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理念,在高阶智驾技术上不断突破,特别是在“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推出后,其智能驾驶技术逐步普及至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包括A、B、C三种版本,分别应用于不同品牌和车型,其中C版作为最亲民的配置,主打大众化路线,打破了智驾高昂价格的壁垒,搭载于比亚迪的多个热销车型,如秦PLUS、宋PLUS等。这些车型凭借着智能驾驶功能的加持,其销量大有可能再上层楼。



可以说,与具备激光雷达的A、B两个版本相比,此番最受关注的就是天神之眼C,其高阶智驾的亮点在于它的“5R12V12U”技术方案,结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可以在全天候、全时段的驾驶场景中提供精准的道路物体感知,并支持高快领航、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多项智能功能。在测试中,这一系统在高速行驶中的表现尤为出色,能够有效降低长途驾驶中的体力消耗,并提高行车安全。其高快领航功能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零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未来还会逐步释放120公里和140公里时速的AEB能力。

而在我们的实际试驾体验中,至少在高快路段,其表现与搭载天神之眼A的腾势Z9 GT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全程50多公里,它能够做到果断变道超车、平顺上下高速匝道,除了进出高速收费站需要手动接管,它几乎可以让驾驶者“彻底放手”。



当然,这个“放手”只是一个比喻。天神之眼的底层逻辑,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二字。尽管BAS3.0+在整合了全车传感器之后,已经能够做到“超过人类”的感知水平和驾驶表现。但比亚迪的逻辑仍然是让人类驾驶者和智驾系统互相支持,提供“双保险”,而非用智驾取代人类。

还有一个比喻很巧妙:有了天神之眼的比亚迪,就像有了正副两个驾驶员。

掀桌子的,为什么只能是比亚迪?

之所以我们在文章开篇说,这个桌子或许只能比亚迪来掀。在于比亚迪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体系基础。

智驾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是,在比亚迪之前,还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把智驾的规模真正做上去。2024年,蔚小理销量总和约为91万辆,鸿蒙智行44.5万辆。四者销量加在一起,大约为133万辆,相对于2024新能源车接近1300的总销量来说,才刚过一成。



比亚迪,目前其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一千万辆,其中,超过440万辆是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在这样的基数之上,比亚迪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而在本次比亚迪“掀桌”之后,这个数据库还将迎来又一波膨胀,根据比亚迪的估计,到今年年底,比亚迪智驾行驶里程将接近再翻一番,达到1.5亿公里每天,这,将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化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持。

同时,比亚迪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11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5000多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还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这不禁让人们联系起一个多月前,坊间流传出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降价10%的消息。回头来看,比亚迪砍的价,或许恰好能够用在升级智驾之上。这个价,是比亚迪帮消费者砍的——也正是有如今这样大的体量,比亚迪能够在帮消费者跟供应商砍价的时候,更有底气。



随着比亚迪率先打破智能驾驶技术的价格壁垒,长安、零跑等车企也纷纷加入到智能驾驶的竞争中。比亚迪打响第一枪后,将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比亚迪早在2018年就已预见到这一变革,提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而今天,它已经站在了智能化的风口浪尖。

全民智驾,谁会是“受害者”?

不难预见,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智驾大发展的新时代。比亚迪打出这把牌,不管其他品牌愿不愿意,都只能跟,不跟,就有被消费者彻底抛弃的风险。

这与去年的“油电同价”,更早一些的“插电风潮”,几乎是相同的桥段。



无智驾,不未来。早在2018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说过: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作为率先跑完上半场的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这一次是又憋了个大招。但在这样的趋势下,“全民智驾”会不会成为一道生死关,让原本有着自己发展节奏的品牌陷入更深的泥淖呢?

中国车市正处在一个激烈的变革中,智能化和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主旋律。这场由中国主导的产业变革,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当一些头部企业将智能驾驶技术下放到10万级车型之后,传统车企似乎只剩下顺应潮流的选择,力求通过解放驾驶者的双手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

面对“全民智驾”的舆论环境,许多传统车企势必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外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它们的电动化进程一度滞后,而智能驾驶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的生存困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已跌破1000万辆,占比不足35%。而全民智驾,或许将让这些品牌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

智能驾驶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所有车企都无法避免这场变革。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能够看到品牌保持自己独特的特色,不论是驾驶乐趣,还是混动技术,是智驾水平,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它们都可以是消费者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

结语

比亚迪以“全民智驾”的战略再度引领行业,突破了智能驾驶的价格和技术壁垒。无论是对消费者的价值,还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推动,都是一次深刻的变革。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普及和市场渗透,比亚迪将智能化推向了更广泛的群体,也为竞争对手设下了更高的门槛。

不再有司机犯困发生的严重事故,也不再担心开错道而绕路浪费事件——无论如何,比亚迪通过创新和突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出行的另一种可能。我们的旅行,将逐步变得更为智能、更为人性化、也更安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