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两大央企筹措重组的新闻,在汽车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中国可能要诞生全球性汽车集团”的话题,一时间也霸占了各大媒体平台的头版头条。
随后,长安、比亚迪相继举办发布会,把智能化作为主角,比亚迪更是直接把高阶智驾达到了7万级市场,一位燃油车主朋友告诉我“海豹(参数丨图片)06DM-i有点香,正在考虑要不要换”。
可以看到,在开年连环组合拳之下,中国汽车品牌又让人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进取心。而在 中国车企强势出击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合资车企的未来不免又产生了许多忧虑。
必须承认,尽管合资车企在去年发起了反攻,包括上汽通用、一汽丰田等品牌凭借“一口价”、产品焕新以及发力高端化,在销量上赢得了胜利,但从全局来看,合资车企的份额依然还在下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乘用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销量2756.3万辆,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97万辆。按照计算,2024年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已跌破1000万辆,占比不足35%。
进入2025年,合资车企究竟会如何守卫市场?又能否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站稳一席之地?依然是业内非常关注的话题。
1
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加入战局,
“一口价”成销量密码
新年伊始,合资已经坐不住了。2月5日,广汽丰田宣布推出“一价到底”和“一保到底”购车福利,针对威兰达和锋兰达两款王炸SUV组合全系官降,最终一口价仅为12.98万元起和8.98万元起。
据一线了解,广汽丰田的一口价政策透明并且没有车型版本限制,目前威兰达与锋兰达全系版本都能按照一口价购买,而且新车也不是为了降价的减配车型,真正做到了让利给消费者。
无独有偶,在广汽丰田推出“一口价”之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也下场,迈腾一口价只需14.98万,高尔夫GTI19.99万、途岳新锐限时一口价7.99万起,可以说,“一口价”已经成为合资车企的销量密码。
要知道,过去的一口价,要么是作为清库存的手段,要么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店的营销噱头,经过去年上汽通用旗下品牌力推,承诺“一口价”真实有效并给出投诉方式后,才换回消费者对“一口价”的信任。
得益于一口价政策,上汽通用在2024年实现了销量环比六连涨,这也让其他合资车企认识到了让消费者安心购车的重要性。
可以说,现在的一口价不仅代表了终端折扣的让渡,更说明合资车企愿意与经销商共建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为消费者营造更加舒适、不用勾心斗角的购车环境。
当然,除了定价的诚意,广汽丰田还推出了核心零部件终身质保,其中发动机、变速箱为终身质保,混动车型的动力电池也享受终身质保。
也就是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混动车,广汽丰田对旗下车型的品质都有很强的信心,进一步消解了消费者用车的后顾之忧。
尽管当下新能源车是主流趋势,但燃油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也不可小觑。
据乘联会统计,自2024年8月以来,燃油车零售量已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今年1月份燃油车在新车市场的份额再度回升到接近60%,证明燃油车正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而无论是在成本定价还是市场认可度方面,在燃油车市场都更有优势的合资车企,无疑能够赢得先机。
2
DeepSeek和华为HiCar上车,
合资也有大动作
如果说燃油车是现在,那么新能源和智能化则是未来。
2月10日,一汽-大众宣布,其新媒体AI内容运营数字化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
不同于其他车企,一汽-大众把DeepSeek接入新媒体数字运营平台,利好的经销商和销售层面。据了解,DeepSeek大模型能够助力品牌和经销商体系实现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实现智能化营销。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AI可以自动生成高质量且符合平台用户喜好的营销文案、图片和视频素材,并通过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切实将用户想看、爱看的内容传播出去,精准传递用户需要的产品和营销信息。
作为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合资车企,此次如此快速反应,一方面说明一汽-大众体系力强,能够对市场变化快速做出调整和反馈;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合资车企正在发力智能化,未来智能化平权,合资的优势依然不可忽视。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合资车企针对智能化发力的新闻就屡见不鲜。比如广汽丰田搭载华为HiCar、一汽奥迪A5L被曝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一汽-大众官宣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针对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奔驰也对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进行了升级.....
无论是推出一口价,还是加码智能化,都可以看出,现在的合资车企越来越懂得如何讨好中国消费者。
而合资车企变革的背后,源自于中方管理层对话语权的掌握。
去年,多家合资车企管理层重新洗牌,上汽通用的卢晓+薛海涛组成的卢薛组合,通过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强强联合,用6个月打了场翻身仗。
年末,一汽-大众也宣布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彬同志兼任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担任一汽-大众副总经理(商务)及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两位“75后”上任后,便马不停蹄地对经销商和市场进行调研,火速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2025年经销商大会,同时在北京举办了大众、奥迪、捷达三个品牌的年度业绩沟通会。
大年初七,春节还未结束,陈彬就发表了“致全体营销将士的一封信”,表示要“带领公司全体系全力以赴支持营销一线,与听得见炮火的你们并肩作战,和大家一起直面市场的激流险滩”。
据了解,陈彬对全体员工公开了自己的个人邮箱,并呼吁员工积极反映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堵点,以及对营销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细节处见真章,以卢薛组合、陈彬和吴迎凯组合为代表,我们可以看到,中方在合资车企的地位和话语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业绩承压的丰田中国区也在进行人事调整。
今年1月,原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成为丰田自1964年入华以来,首位非日本籍总经理。
有消息透露,丰田正在筹划“两丰合并”,未来或将只保留双生车型中的一款车型进行销售。
对于这则消息,丰田方面没有回应,但李晖日前明确表示,从2025年起,丰田计划在中国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合资车企管理层大规模的重新洗牌,新面孔将为合资车企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变革方向。
结语
合资远没有到穷途末路的地步。
1月中旬,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底特律车展上透露,福特去年在中国市场仍然实现了约6亿美元(约合当前44.09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福特中国区7年来首次盈利,得益于此,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福特中国总裁兼CEO吴胜波还被升职,兼管福特汽车国际市场集团(IMG)业务,成为在跨国车企里拥有最高职位的华人。
这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瞧合资车企的韧性。在中国市场体量尚且不大的福特能够在高压之下逆转盈利,又何况是领先了多年的丰田和大众呢?
作为合资车企的“领头羊”,一汽-大众每年不仅给一汽集团贡献高达数百亿的利润,其为社会贡献的工作岗位、税收甚至是不计其数。你以为的默默不闻,可能只是人家在韬光养晦。
2025年才开年,竞争就已经如此火爆,合资的“反攻战”能否取得显著的成效,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