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重庆举行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这是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发布会的第六场。
2025年是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当天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现场重点围绕“九治”介绍全年推进建设的关键之举。
事实上,美丽重庆建设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成效显现,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踏出笃定足印。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巴渝大地上青山常在、蓝天常驻、碧水长流。
2025年如何锚定目标继续干?
打好三大“保卫战”
“以治水治气治土为牵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余国东的介绍中,首当其冲提到三大“保卫战”。
首先是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排查整治范围向支流延伸,今年重点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让老百姓畅享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
其次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成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150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淘汰治理3.8万辆老旧车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蓝天白云成为群众抬眼即见的生活底色。
如何打好净土保卫战?余国东说,重庆将全面落实耕地分类管理措施,持续推进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提质建设“无废城市”
“无废”并不是说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减少、资源化利用率提高。通过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序推广竹木制品等塑料替代产品、完善废旧农膜有偿回收体系等,让更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
按照全年部署,重庆年底将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余国东现场解释说,“无废城市细胞”是指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
提升生态系统
余国东说,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有辨识度的成效,比如植物界“大熊猫”崖柏、银杉人工繁育野归成功。今年,将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万亩、国家储备林50万亩,持续发挥森林“绿色屏障”作用。
同时,重庆还将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针对三峡库区危岩,重庆将开展治理攻坚战,完成431处存量危岩隐患综合治理,保障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
重庆是江城也是山城,有大城市也有大农村。地貌复杂的山城,如何实现整体大美?
一方面,重庆将高水平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累计完成“两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邂逅满目葱茏。
另一方面,将高品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今年6月底前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把村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同时,全市将完成500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2000个以上,打造现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发展“含绿量”
一是推动制造业整体向“绿”,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公共机构试点建设,发展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
二是实现“长江绿融通”系统与“绿效码”互联互通,力争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
三是通过“碳惠通”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费节能环保商品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励,将“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余国东还提到重庆将以改革创新为突破,重塑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生态治理系统。同时,以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管控效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打表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集中攻克和解决一批成因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对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逐一梳理、分类施策,用实际行动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幸福账单”。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陈竹 实习生 秦伊宸 摄影 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