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扎草龙、游草龙、烧龙灯、泼铁水、手工制作灯笼和火把,田间地头“偷青”、篝火晚会……2月11日晚,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石垭村热闹非凡,历山汉族火把节在这里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来大量游客。
打铁花表演。
据介绍,历山汉族火把节是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千年的民间民俗迎春喜庆活动,寓意积极向上、祈求丰年、国泰民安,是仅传承于璧山区璧南丁家片区的重大节日。
2月9日,历山汉族火把节正式开幕。2月11日恰逢正月十四,又称为“过大年”,火把节活动迎来了高潮。
村民游客进行草龙游行。
白天,既有传统火把灯笼制作与展示,又有拔河、好运元宵球、蒙眼抓鸭子、射箭、旱船、击锣、打气球、猜灯谜、招财进宝等娱乐游戏;晚上,村民游客进行草龙游行,打上火把,点燃烟花,打起铁花,点起篝火,还可到菜园进行“偷青”活动,寓意收获好运。
村民们扎好的草龙。
草龙游行场面颇为壮观,村民们用稻草搓成粗大绳索、形同长龙的“草龙”,现场“接龙”,并编扎上龙头龙尾,组装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四五百米的草龙,200多名举龙人,蜿蜒在道路上。
“偷青”也是令人激动的环节。采摘庄稼地里的蔬菜名为“偷青”,每年正月十四晚,人们到不反对的农户菜地里采摘几窝青菜表达情意,历山田园也专门种植菜地供参与活动的人们“偷青”。一声令下,欢乐的人群冲向指定的“偷青”菜地。
前面两把茭白,后面四五个儿菜,这些菜都用红布条捆着,搭在肩膀上。收获满满的任大姐走在人群中特别打眼,她是莲花村村民,今年69岁。这已经是她第四年来“偷青”了。“每年都来,就是图个开心,图个吉利!”任大姐说,“希望火把节越来越热闹,大家都来我们村旅游!”
篝火晚会。
据悉,从汉代以来,火把节驱蝗活动就在璧山丁家历山一带流行。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丁家乡绅会首改称“汉族火把节”,历山至今遗有清代人“火防蝗菑”石刻。
烟花秀。
新中国成立后,该活动成为小地域活动,在历山一带仍长期传承,并将驱害虫求丰年与多种“巫傩文化”、田间“偷青”、舞龙游行等活动结合进行,以求祈福,坚持至今成为全国独特的“历山汉族火把节”。
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历山汉族火把节,每年吸引约5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2024年石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80余万元。
2025年火把节,不仅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区县的游客,还迎来了部分外国友人,“通过参与历山汉族火把节,体验到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