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天津师范大学获悉,该校地理学部联合天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了基于景观指数的水循环强度评价模型,并分析了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趋势及状态,为守护华北水脉构建新思路。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态指标》。

“以往研究水循环的演变,主要从气候或水文变化的角度,如气候变暖、降雨增多等。我们这一研究是运用景观指标来表征水循环的演变,角度比较鲜见。”该文第一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副教授宾零陵告诉记者,其研究通过建立基于景观指数的水循环强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分析水循环的局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水循环演变分析框架,不仅为水循环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还为区域规划、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无资料流域或未来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的水循环状态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能够帮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此次研究在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流域进行了应用,接下来,我们计划将此模型推广到国内其他流域,最终从流域层面总结出景观格局与水循环之间演变关系的规律。”宾零陵表示,其研究成果为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区域,应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循环的演变将更加复杂,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水循环的演变。因此,将来的水资源管理应更加注重景观格局的优化,以增强区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记者 姜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