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缅甸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2023年10月27日,山间枪声轰鸣,果敢同盟军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战前宣言:「我们果敢民族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这一天,战士们展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的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敌人,克服所有困难」
这支藏匿深山十四年的军队,在这一天终于重见天日,向四大家族发起了讨伐行动。行动开展得势如破竹,果敢同盟军已经控制了七十多个战略要地,距离电诈园区仅剩20公里的距离。
这个消息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民众纷纷为果敢同盟军加油打气,期盼他们能够攻下老街,收复失地,彻底消除电诈势力。
「铲除四大家族,消灭电诈犯罪」,这不仅是果敢同盟军的战斗宣言,更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心声。近年来,缅北电诈事件层出不穷,罪行令人发指。他们不仅诈骗大量民众钱财,还将很多人骗至缅甸,进行器官买卖、投入水牢、肢解等惨无人道的行径。缅北已然成为罪恶之地,亟需一次彻底的清算。
然而这场战事却引发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四大家族?果敢同盟军又是什么势力?为何双方会爆发如此惨烈的战争?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支被迫躲藏深山十四年的果敢同盟军,为何突然有勇气发起反攻?他们不仅让四大家族节节败退,就连政府军也不再畏惧。几百人的山地队伍怎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从简陋的装备一跃换成了先进武器,还配备了高精度无人机?
还有一个疑问:为何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德仁中将敢于放出「必胜」的豪言,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表面上只是同盟军与四大家族之争的战事,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势力博弈,以及卧虎山庄事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要理解这场冲突,我们得先认识四大家族和果敢同盟军的来历,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说起果敢同盟军,就不得不提「果敢王」彭家声。
回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际,一批***溃败的军官逃往**。其中一部分人,包括张文华、赵国柱等***残军军官,悄然潜入了缅甸。尽管是败军之将,但这些人的军事眼光和战略思维,却为彭家声等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63年,缅甸军方突然间在仰光、腊戍和勐东同时抓捕了杨金秀、杨振材和罗星汉等重要人物。这一举动在国敢引起了强烈反响,民众推举杨振声担任总指挥。短短数日之内,就有上千人应召入伍,分别把守各个战略要道,双方的对峙局势一触即发。
随后,果敢军队重组为六个大队,彭家声获任光明大队的副大队长一职。
正当局势紧张之际,作为果敢核心人物的罗星汉却出人意料地倒向了缅甸政府,积极破坏土司部队的团结,最终导致果敢武装力量大规模投降。
后来,由于缅甸推行大民族主义政策,导致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彭家声重新出山,联合了杨忠卫、罗大才、蒋忠明、白所成等地方实力派,创建了「果敢同盟军」。
经过漫长的战斗与和谈,终于在1989年与缅方达成停战协议,承诺二十年内互不开战。凭借这场战争所积累的威望,彭家声随后登上特区政府要职,成为了「果敢王」。
到了九十年代,缅甸因地域狭小而发展毒品产业,逐渐成为声名远扬的「金三角」毒品区。毒品带来的利润虽然惊人,但对当地民众造成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特别是东方某大国对此事的态度,更让彭家声忧心忡忡。
在这种形势下,彭家声提出禁毒主张,向云南警方寻求援助,协助果敢民众寻找新的生计来源,将罂粟种植转向甘蔗等经济作物。
这一举措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许,却严重损害了部分手下的利益,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四大家族叛逃事件。这四大家族分别由白所成、魏超仁、刘阿宝和刘国玺领导,其中白所成更是担任着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的要职。
在缅军清剿和部下背叛的双重打击下,彭家声只得仓皇出逃,身边仅剩十余名亲信相随,躲入深山打起游击。正因如此,彭德仁和其父彭家声对四大家族可谓是刻骨铭心的仇恨,这也是双方势不两立的根源。
说到这里,老谷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何被四大家族打得只能在深山老林中躲藏十四年的果敢同盟军,竟然敢在27日发起反击,甚至将四大家族打得节节败退,连政府军都不再畏惧?深山中的几百人究竟从何处获得如此强大的科研和武器生产能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与另一个事件有着密切联系。
就在前几个月,中方因长期存在的电信诈骗问题向缅甸发出通缉令。在这里,我们来谈谈缅甸电诈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区域。
缅北主要分为两个区域:果敢和佤邦,这两个地区都由当地军阀掌控。在中国开展打击电信诈骗行动时,佤邦表现出极大诚意,全力配合中方行动,总共移交了超过4000名涉诈人员,彻底与电诈势力划清界限。佤邦的态度之坚决,甚至连主管电诈的一位副总司令都在昆明落网。
然而,果敢地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这里由四个大家族控制,在行动中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抓了几百个小喽啰,连一个重要人物都没有。不仅如此,他们随后还制造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