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缅甸自古以来就是邻居关系,不过在这片原始森林密布,热带雨林气候作用下的土地上,一直都存在着命令与征服,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古代的时候这里是荒蛮之地,不行王教难以交流只能以武力征服,所以缅甸一直以藩属国的身份存在。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缓和地区冲突,我们以大国姿态让地于缅甸,其中的领土面积多达3万平方公里,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台湾岛,而这场赔本的买卖专家却说是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切还要从近代远东的殖民活动说起。
英国在印度的势力范围与蒋介石的缅甸交易
近代以后,印度被英国的坚船利炮侵略,缅甸不单单与中国云南和西藏接壤,西边还毗邻印度,以英国人日不落的精神,必定是要染指的,所以缅甸很快就沦为了英属殖民地。
19世纪,英国殖民者逐步扩张其在南亚的势力,最终在1885年完全吞并缅甸,并将其并入英属印度,英国统治下的缅甸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形成了以仰光为中心的殖民行政体系,与此同时,英国将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试图通过缅甸进一步控制滇缅边境。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政府与英国达成协议,允许英国利用滇缅公路向中国提供援助,同时蒋介石政府也在缅甸问题上作出让步,接受英国对缅甸的控制,抗战胜利后,英国试图恢复其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但缅甸独立运动日益高涨,最终在1948年成功独立。
但是英国人留下了历史问题难以解决,比如麦克马洪线,它是英国殖民政府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单方面划定的中印边界。
英国试图通过这一边界划定,将藏南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以强化对印度的控制,然而,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一边界,并认为这是英国殖民者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划定的非法边界。
麦克马洪线的存在成为后来中印边界争端的主要争议点之一,同时也影响了英属印度与缅甸的边界划定。
英国在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一直以分而治之的策略为核心,通过制造边界争端和领土不稳定,英国得以长期维持其对印度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留下麦克马洪线这一争议,不仅使得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长期处于边界冲突之中,也间接保证了英国在这些国家独立后仍能在地区事务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方面战乱不断,尤其蒋介石政府在内战失利后,其部分军队撤退至缅甸北部,并形成了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其中李弥部队尤为关键,这些国民党残军不仅影响了缅甸的政治格局,还深刻改变了当地的社会文化。
李弥部队在缅北建立军事控制,成为当地第一代军阀和毒枭,推动了罂粟种植和毒品贸易的扩展,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成为缅北毒品经济的开端,使得该地区长期处于毒品经济和武装冲突的泥沼中。
在政治层面,蒋介石的军队在缅甸的存在让缅甸政府与新中国的关系紧张,直到缅甸政府同意我们的出兵请求,才得以歼灭国民党残部。
不过国民党残军的后代在缅北地区繁衍生息,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华人文化圈,这一群体至今仍然对缅北的经济、社会和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缅甸、印度的边界是非官司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十年,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内经济建设上,1953年起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进行农业集体化改革。
然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让国家损失较大,钢铁和粮食生产的虚报、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使得全国范围内出现经济失衡和社会动荡。
虽然我们很快调整了错误,但是考虑到国际影响,在国际事务上逐渐趋于谨慎,尤其是在边界问题上,多采取拖延和观望的策略,国内的经济困难与社会问题,使得外交重点仍然放在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框架下,避免在边界问题上与邻国爆发激烈冲突。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对新中国不利,东南亚多个国家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反华屠杀事件,华侨群体受到迫害,使得中国在该地区的外交处境愈发艰难,此外美国在缅甸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试图利用缅甸政府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使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事业陷入停顿。